伏尔泰

    伏尔泰 :   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戏剧家。
  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公证人家庭,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青年时期写诗挖苦权贵,因而两次入狱。1726~1729 年避居英国,回国后于 1734年发表《哲学书简》,猛烈抨击专制政体,法院下逮捕令,从此他被迫在西雷村莎特莱夫人的庄园隐居避难15年。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750~1753年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前往德国。1758年以后定居于法国与瑞士边境他的庄园费尔奈村。1778年5月30日卒于巴黎。
  伏尔泰著作涉猎方面广博,有诗歌、哲理小说、历史著作等。他中年时期与启蒙思想家接近并为《百科全书》派撰稿。1760年以后曾卷入哲学论战。
  伏尔泰毕生从事戏剧创作。他自23岁在狱中写悲剧《俄狄浦斯王》到1778年最后一部悲剧《伊雷娜》在巴黎首演,共写下50余部剧作,其中27部悲剧是他剧作的主要部分。
  伏尔泰的悲剧师承P.高乃依和J.拉辛,又受W.莎士比亚的影响。
  他的悲剧均为 5幕诗体剧。其中有出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俄狄浦斯王》(1718)、古罗马历史题材的《布鲁图斯》(1730)和《凯撒之死》(1735);有借鉴莎士比亚《奥赛罗》据基督教历史故事写出的《扎伊尔》(1732)以及使《哈姆雷特》的鬼魂适合法国观众趣味的《艾里菲勒》(1732);《中国孤儿》(1755)则取材于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堂·克雷德》(1760)描绘了中世纪初期的骑士风尚习俗。
  伏尔泰致力于把悲剧作为传播自己哲学思想的讲坛。他在《布鲁图斯》这部描写古罗马共和派与贵族派之争的悲剧里,宣扬反对专制政体、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在《扎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他还成功地塑造出一些古代英雄人物。在18世纪中叶的几十年里,伏尔泰的悲剧使日趋衰微的古典主义得以赓续时日,直至资产阶级戏剧的英雄人物和戏剧形式取而代之。虽然他在世时一些名作的演出使他享有盛名,但是现在除《穆罕默德》(1741)和《扎伊尔》这两部外,几乎都不上演了。《穆罕默德》亦以宗教问题为题材,伏尔泰在世时遭禁演,然而当时即为歌德译为德语,两个世纪以来在德国连演不衰。《扎伊尔》至今仍在法国上演。
  伏尔泰不仅写戏,还爱演戏,晚年居住在费尔奈庄园里时曾在自己的悲剧中饰演角色。他和当时名演员勒坎等过从甚密,相互切磋演技。伏尔泰还呼吁禁止权贵坐在台上看戏,这一陋习终于在1759年被废止。

为您推荐

法夸尔,G.

法夸尔,G. : 英国喜剧作家。1678年生于爱尔兰伦敦德里一穷苦牧师家庭。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辍学当演员失败后改学戏剧创作。1707年 4月29日死于伦敦。较为成功的作品有《爱情和酒瓶》(1699)、《忠实情侣..

弗里施,M.

弗里施,M. :   瑞士德语戏剧家、小说家。 1911年5月15日出生于苏黎世一个建筑师家庭。1931~1933年在苏黎世大学攻读德国语言文学,后为经济所迫而辍学,以记者为职业,并创作了第一部小说《于尔格·莱因哈特》(19..

冯德尔,J.

冯德尔,J. : 荷兰剧作家、诗人。生于科隆一小商人家庭。1610年开始文学创作,1612年发表第一部剧作《逾越节》。他善于把抒情诗和悲剧结合起来创作诗剧,题材多取自圣经故事或民族史。他一生共创作24部剧本,其中..

冯维辛,Д.И.

费登巴哈,J.

费登巴哈,J. : 德国舞台设计师、建筑家、机械师。年青时曾在意大利向佛罗伦萨布景画家G.帕瑞基和比昂塔兰提学习。1631年他在乌尔姆城成为市政当局的官方建筑师,并于1640~1641年间在乌尔姆市建造了德国第一座..

法兰西喜剧院

法兰西喜剧院 : 法国最古老的国家剧院。1680年奉路易十四之命创建,经拿破仑整顿。归共和国管辖的这一法国演出团体,几经沧桑,已历300余年。剧院现坐落在巴黎黎塞留街与圣·奥诺雷街拐角处。   1673年莫里..

弗雷德罗,A.

弗雷德罗,A. :   波兰剧作家。出生于大贵族家庭。1809~1815年曾参加波兰军队,在巴黎驻留期间接触到法国喜剧。1815年回国后一直住在利沃夫。弗雷德罗早年以写作诗歌为主,后转向喜剧创作。1818~1835年是他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