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戏剧

    菲律宾戏剧 : 16世纪中叶前,菲律宾已有皮影戏"卡利洛"和诗歌体的对歌辩论"杜普洛"与"卡拉格丹",在庆丰收或办大事时演出。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盛行宗教剧,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戏是1598年在宿务市上演的一出喜剧。当时民间流行3种戏,即"晚餐室戏",表演耶稣的生平及其受难;"摩罗-摩罗戏",表演基督徒战胜穆斯林或基督教王子与穆斯林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音乐喜剧"萨雪拉",是西班牙传统小歌剧,1878年由西班牙达里奥·赛斯佩迪斯剧团首次在马尼拉上演。著名文学家何塞·黎萨尔于1880年创作了音乐喜剧《巴石河畔》。19世纪末,音乐喜剧改用菲律宾语演唱,逐渐取代"摩罗-摩罗戏",并成为激励人民起来反抗外国殖民统治的有力手段。1901年美国侵占菲律宾后,音乐喜剧的题材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如帕·赫·帕布罗泰创作的《热爱祖国》、托·雷米西奥的《自由》以及塞·雷耶斯的《没有受伤》等。塞·雷耶斯曾组织"他加禄语音乐喜剧大剧团",并著有《新浮士德》和《菲律宾之魂》等48部音乐喜剧。梅纳·克里索罗哥用伊洛戈语创作的小歌剧《高尚的竞赛》是伊洛戈语文学的名作。1936年美国有声电影传入菲律宾后,戏剧趋于衰落。
  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先后成立了"音乐喜剧基金会"和"东南亚文化巡回表演团"等团体。著名的音乐喜剧有《明达莫拉》等。1962年12月著名剧作家威·玛·格雷洛创办流动剧团并任导演,长期在全国各地演出,在培养人才、普及民间戏剧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格雷洛著有8部剧作集,其中名作有《三只老鼠》等悲剧。1973年成立的以罗·克·卡皮奥为团长的东方艺术戏剧演出团经常演出《黑暗中的孤独》和《顿洛区的纽约人》等名剧。这些话剧批判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倡导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奥诺弗里·佩桑汉领导的马尼拉大学青年剧团用他加禄语文创作,实行自编、自导、自演。其中由波尔·杜莫尔创作的《白鸟》和《对赛拉比欧老人的审判》闻名全国。前者以象征性手法改编古老传说;后者描述一个老乞丐,因为流露出内心的爱和仁慈而被一群乞丐弄瞎眼睛。其他第一流的剧团还有竞技剧团、菲律宾保留节目剧团和菲律宾剧人剧团等。在剧本创作方面,从50年代以来,由于"阿伦娜剧作奖"和"卡洛斯·帕兰卡文学纪念奖"的评选活动和剧作家的努力,出现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有尼克·华奎因的歌颂马尼拉古城的《菲律宾艺术家的肖像》(1952),阿·弗罗伦蒂诺的描写青年工人马里奥为了生病的女孩,私摘一颗苹果而被解雇的《世界是一颗苹果》(1954),阿·伊·克里斯托巴尔的描述民族英雄波尼法西奥被谋杀的《审判》(1963)和罗兰托·提尼欧的《贫民窟的生活》等。另有一批女剧作家也有不少著作获奖,如维·莫莲诺的揭露贪婪米商的《伪爱国者》(1967)、阿·格·乌兰莎的再现民族英雄何塞·黎萨尔在就义前与母亲、爱人告别情景的《临刑前的黎明》(1958)以及艾·阿尔芳的描写贫民生活的《大米》和《乞丐》(1962)等。此外,还有胡·巴尔马塞达的他加禄语剧本《群山的星》等。

为您推荐

法夸尔,G.

法夸尔,G. : 英国喜剧作家。1678年生于爱尔兰伦敦德里一穷苦牧师家庭。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辍学当演员失败后改学戏剧创作。1707年 4月29日死于伦敦。较为成功的作品有《爱情和酒瓶》(1699)、《忠实情侣..

冯德尔,J.

冯德尔,J. : 荷兰剧作家、诗人。生于科隆一小商人家庭。1610年开始文学创作,1612年发表第一部剧作《逾越节》。他善于把抒情诗和悲剧结合起来创作诗剧,题材多取自圣经故事或民族史。他一生共创作24部剧本,其中..

菲利普,G.

菲利普,G. :   法国演员。生于法国尼斯。父亲原是律师,后经营旅馆业。18岁时不顾家庭反对,决定献身表演艺术。1942年,他在An.鲁森(1911~ )剧作《纯朴的女郎》中饰米克,一举成名,从此开始演员生涯。   1943..

方掬芬(1929~  )

范聚普,G.

范聚普,G. : 比利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记者、小说家。用法语写作。早期剧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腐蚀作用和家庭的崩溃堕落,如《孩子》(1894)、《你的父母》(1897)等。   后期创作偏重于正面宣扬友..

伐佐夫人民剧院

伐佐夫人民剧院 : 保加利亚最大的剧院、全国的戏剧艺术中心。1904年建于索非亚,由"泪与笑"话剧团、"基础"话剧团、歌剧团组成。   剧院建立初期,首次演出许多保加利亚戏剧家的作品,如И.М.伐佐夫的《升官..

俄罗斯、苏联戏剧

俄罗斯、苏联戏剧 : 俄罗斯戏剧发源于民间。   早期戏剧  古代的各种宗教节日仪式都含有戏剧的因素,如化妆表演和对话。8~9世纪出现一种载歌载舞、带有情节的街头表演活动,是由祭祀发展为民间戏剧的过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