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C.

    杜兰,C. :   法国导演、演员和戏剧革新家。生于法国萨瓦省。其父为公证人。杜兰 9岁赴里昂一所寄宿中学住读。当过公证人事务所的送信员、染织厂学徒等。做工谋生之余,在戏剧学院上课,晚上到咖啡馆诵朗诗歌。1903年,杜兰只身去巴黎,过着流浪艺人的生活,有时也到上演情节剧的小剧场参加演出。1913年,导演J.科波发现了他,聘请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剧里饰斯麦尔佳科夫一角。杜兰的表演才能得到发挥,从此加入科波创办的老鸽巢剧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杜兰应征入伍。1917年他和科波一起去美国演戏。1919年回国后,曾先后在冬天马戏团和蒙坦尼喜剧团与导演兼演员热米埃(1869~1933)合作,还在老鸽巢剧院演出。
  1922年杜兰终于实现了建立自己流派的夙愿,创建作坊剧院,这是他进行艺术革新的极盛时期。他先后向巴黎观众介绍意大利L.皮兰德娄、英国 B.琼森(1572~1637)和奥地利S.茨韦格(1881~1942)等人的剧作,引起社会重视。杜兰除演出许多古典剧作外,还演出法国当代剧作家J.罗曼(1885~1972)、J.科克托(1889~1963)等人的新作,支持了一代新人的戏剧创作。
  作坊剧院剧场狭小,但是笼罩着演员与观众亲密无间的气氛,这有利于体现杜兰的民众戏剧思想。1940~1947年间,杜兰希望接触更多观众,担任萨拉·贝恩哈特剧院(后改为巴黎城市剧院)院长。在这里,他于1943年首演 J.-P.萨特第一部剧作《苍蝇》以及其他当代剧作家诸多剧目。然而,在这座大剧场里,作坊剧院的那种独特气氛丧失了。剧院管理不当,赔了400万法郎,杜兰被迫再度过着没有固定剧场的流浪生活。最后赴瑞士日内瓦,任该市艺术之家戏剧部负责人,1949年病逝。
  杜兰又高又瘦,似乎完全不具备一个演员必要的外形条件。但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极为出色的优秀表演艺术大师。杜兰的表演风格洗练,表情极其丰富,被后人誉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的化身。
  杜兰是一个热情大胆的革新家。他把戏剧视为全面的艺术,主张面向尽可能多的观众,并强调戏剧表演最好能调度一切可以在舞台上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段。其突出特点,是在演出中让音乐来表现戏剧的诗情画意。杜兰既是商业戏剧的死敌,又强烈反对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他要求的戏剧是朴素纯净的艺术。他的戏剧观是现实主义的,同时又包含有心理、诗意和梦幻的成分在内,对当代法国著名导演 J.-L.巴罗等人都有相当深刻的影响。


为您推荐

狄尔,J.K.

狄尔,J.K. :   捷克戏剧家、捷克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生于库特纳霍拉城一贫苦乐师和裁缝的家庭。中学时期,得到剧作家V.K.克利茨佩拉的指导,开始对戏剧和文学发生兴趣。后来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学哲学。1829..

丁里(1916~  )

丁里(1916~  ) :   中国话剧导演、演员。1916年 2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参与演剧活动。1935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为工人、学生排戏和组织演出。1937年,抗战爆发,参加上海..

蒂米希家族

蒂米希家族 : 奥地利著名表演艺术家家族。两代四人,主要活动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   胡果·蒂米希(1854~1944) 这个家族的创始人。出身于德累斯顿一个手工匠人家庭,在学徒和在德累斯顿商..

刁光覃(1915~  )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 中国一批戏剧家到农民中推广话剧艺术的一项实验活动。1932年开始,1937年结束。由晏阳初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促进会"下设农民戏剧研究委员会,由熊佛西主持,瞿菊农、孙伏园、陈治策..

丁西林(1893~1974)

丁西林(1893~1974) :   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13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

《东进序曲》

《东进序曲》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顾宝璋、所云平。1959年发表于《解放军文艺》第十期,同年1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首演。   剧本描写1940年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