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 中国一批戏剧家到农民中推广话剧艺术的一项实验活动。1932年开始,1937年结束。由晏阳初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促进会"下设农民戏剧研究委员会,由熊佛西主持,瞿菊农、孙伏园、陈治策等组成。曾招收练习生,培养后成为研究推行农民戏剧的主要骨干。前期工作由陈治策负责,后期由杨村彬负责。1937年初,张鸣琦、刁士衡、周彦、卢淦等到定县参加农民戏剧研究委员会工作,使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活动进一步开展。
  1932年熊佛西到定县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职员业余试演《喇叭》和《锄头健儿》,招待农民,听取反应,并酝酿写作《屠户》。
  1933年,是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的草创阶段。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职员业余演出了《卧薪尝胆》(熊佛西创作),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故事,激发农民的爱国热情。另外,选择在识字教育较有成绩的村庄于春节庙会中演出了《车夫之家》、《穷途》等短剧。经过1年的研究实验,证明农民可以接受话剧。1934年,深入各村,指导成立农民剧团,并协助导演和演出,其中有马家寨剧团、李亲顾剧团、东不落岗剧团、西建阳剧团等,演出了反对迷信的《狐仙庙》、反对高利贷的《屠户》等,得到广大农民观众的欢迎。1935年,指导农民剧团在新建的露天剧场中演出根据希腊阿里斯托芬喜剧改编的《鸟国》(陈治策改编),年底,东不落岗村露天剧场建成,演出《过渡》(熊佛西编剧,杨村彬导演),鼓励农民团结自强,用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演员观众不分的演出方法,得到农民及国内外专家的赞扬。
  1936年,杨村彬编导的《龙王渠》,描写农民在灾荒中受劣绅迫害并团结奋斗的生活,由老志诚作曲、张鸣琦设计,音乐采取民谣和小曲,舞台美术借用年画和风俗画的风格,更多从农民接受的传统美学习惯上予以发扬,使实验研究更深入一步。
  1937年,筹备"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全国巡回展览演出"。芦沟桥事件爆发后,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工作被迫停止活动,人员转移至长沙,改组为"抗战剧团"。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的经过和体会,主要记录在1936年熊佛西主编的《戏剧大众化之实验》及《〈过渡〉演出特辑》两书中。

为您推荐

狄尔,J.K.

狄尔,J.K. :   捷克戏剧家、捷克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生于库特纳霍拉城一贫苦乐师和裁缝的家庭。中学时期,得到剧作家V.K.克利茨佩拉的指导,开始对戏剧和文学发生兴趣。后来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学哲学。1829..

丁里(1916~  )

丁里(1916~  ) :   中国话剧导演、演员。1916年 2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参与演剧活动。1935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为工人、学生排戏和组织演出。1937年,抗战爆发,参加上海..

蒂米希家族

蒂米希家族 : 奥地利著名表演艺术家家族。两代四人,主要活动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   胡果·蒂米希(1854~1944) 这个家族的创始人。出身于德累斯顿一个手工匠人家庭,在学徒和在德累斯顿商..

刁光覃(1915~  )

丁西林(1893~1974)

丁西林(1893~1974) :   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13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

迪雷尼,S.

迪雷尼,S. : 英国女小说家、剧作家。第一部剧本《尝尝蜂蜜》(1958)于17岁时写成,通过描写青年女主人公与尖刻风流的母亲、黑人水手及学美术的青年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了一个生活毫无定向的女性。迪雷尼的第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东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戏院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一批流亡作家和艺术家陆续回到德国东部。1945年7月间 "德国民主改革文化联盟"在柏林成立,它是一切反法西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