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堵墙

    第四堵墙 : 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墙"。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
  第四堵墙的概念,是适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提出如果在舞台上表现室内环境、房间缺少第四堵墙就显得不真实的说法。18世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D.狄德罗也涉及了第四堵墙的概念。他在《论戏剧艺术》中提到:假想在舞台的边缘有一道墙把你和池座的观众隔离开。19世纪下半叶,随着"三面墙"布景形式的日趋定型,位于台口的这道实际不存在的"墙"变成箱式布景房间第四堵墙的剖面,因而有了"第四堵墙"之称。最早使用"第四堵墙"这个术语的是法国戏剧家让·柔琏。1887年他提出,演员要表演得像在自己家里那样,不去理会观众的反应,任他鼓掌也好,反感也好。舞台前沿应是一道第四堵墙,它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来说是不透明的。
  ┵.左拉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真实的复制, 这对第四堵墙概念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它的发展和传播则与19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演出实践分不开。在19世纪民主主义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戏剧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戏剧在舞台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要在舞台上创造现实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念。第四堵墙正是这种戏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的一种具体体现。H.易卜生、А.П.契诃夫、М.高尔基、萧伯纳等人的戏剧创作对促成舞台上第四堵墙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他的表演、导演理论中使用的"第四堵墙"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观剧观念。在演出实践中,为了帮助演员造成这样强烈的生活真实的幻觉,有时在布景中沿台口大幕线布置一些能唤起第四堵墙幻觉的道具,如背向放置桌椅、花瓶架之类,并利用这些道具支点,安排一些演员背朝观众的舞台调度等等。

为您推荐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东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戏院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一批流亡作家和艺术家陆续回到德国东部。1945年7月间 "德国民主改革文化联盟"在柏林成立,它是一切反法西斯作..

德拉弗兰恰,B.S.

德拉弗兰恰,B.S. : 罗马尼亚剧作家、小说家和政治家。出生于布加勒斯特。在大学攻读法律。当过律师、编辑、市长和内阁大臣。1878年开始写诗。188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苏尔坦尼卡》。短篇小说《哈吉-图多瑟..

德克,T.

德克,T. : 英国剧作家、散文家。生于伦敦,一生贫困潦倒,曾因负债入狱多年。他的作品对中下阶层,特别是对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平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德克于1598年开始戏剧创作,以写喜剧为主,曾先后与B.琼森..

德意志民族剧院

德莱顿,J.

德莱顿,J. : 英国诗人、剧作家、批评家。1631年8月9日生于北安普敦郡一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先后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学校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54年获文学士学位。1663年第一部剧作《疯狂的豪侠》在皇家剧院演..

《第二个春天》

《第二个春天》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刘川。1962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分别在上海、沈阳演出。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1963年第1期。1963年4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优秀剧目创..

导演计划

导演计划 : 为了体现导演构思而设想的一定表现形式和工作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导演计划指的是"导演说明",或称"导演阐述",包括"剧本分析"、"导演构思"和狭义上的"导演计划"。它集中了导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