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 : 中国话剧团体。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53年 5月组建于北京。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是在1951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戏剧队基础上扩建的。傅铎、李吟谱、所云平曾先后任团长。
  总政话剧团以擅长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及革命战争题材著称。曾成功地塑造过自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诸多革命领袖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敌我双方军队的人物形象。剧团着力反映革命战争和军队现实生活,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形成了战斗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话剧艺术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剧团除在城市剧场公开演出外,还经常深入部队驻地、边防海岛、战地前线做巡回演出。
  30余年来,总政话剧团共演出大中小型剧目近200个,其中本团创作92个。具有代表性的有: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万水千山》和《井冈山》(陈其通创作)、《朱德军长》(所云平创作);反映抗日战争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傅铎创作)、《首战平型关》(傅铎、白云亭创作)、《东进,东进》(所云平创作);反映解放战争的《转战陕北》(马融创作)、《决战淮海》(所云平、王朝柱、刘星创作);反映国外革命武装斗争的剧目《南方来信》(莎色、傅铎、马融、李其煌创作)、《安第斯山风暴》(丁里、白云亭、刘大为创作)。此外,剧团还演出了《红缨歌》、《八一风暴》、《一代英豪》、《霓虹灯下的哨兵》、《真正的人》、《俄罗斯人》、《雾重庆》、《年青一代》、《曙光照耀着莫斯科》、《叶尔绍夫兄弟》等。其中,在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管理一等奖;《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导演、舞台美术制作管理一等奖,编剧、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蓝马、陈立中等15人获表演一等奖、二等奖;《井冈山》获1963年总政治部文艺创作奖;《南方来信》获1965年总政治部文艺创作奖。在1979年建国30周年文艺调演中,《东进,东进》获编剧一等奖、演出二等奖;《炮台山下》获编剧二等奖、演出二等奖。


  总政话剧团除进行话剧演出外,还对部队文艺活动进行辅导,并派出导演为国内其他话剧院、团及国外话剧团体排戏。剧团还制作电视剧并参加团外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的摄制录制工作。
  总政话剧团拥有一批在军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员,如编剧陈其通、傅铎、所云平等;导演丁里、李吟谱、鲁威、李维新、汪遵熹;演员蓝马、李壬林、梁玉儒、陈立中、王寅申、李雪红、林默予、黄凯、冯光辉等;舞台美术工作者冀晓秋、林梦松等。

为您推荐

朝仓摄(1922~  )

朝仓摄(1922~  ) : 日本女舞台设计家。1922年 7月16日生。毕业于法国艺术学院。1942年后曾以绘画作品多次获奖。1980年获《戏剧》舞美设计奖、日本电影学会优秀美术奖。1983年为在雅典演出的《美狄亚公主..

赵丹(1915~1980)

赵丹(1915~1980) :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名赵凤翔,祖籍山东肥城。1915年 6月27日生于江苏扬州。童年时代在江苏南通度过。赵丹在浓厚的戏剧气氛中成长,上中学时和同学顾而已、 朱今明、钱千里等人组织..

《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

《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 : 中国话剧运动史料汇编。共3辑,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分别于1958年6月、 1959年4月、1963年4月出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原拟继续进行的史料搜集和出版工作被迫中断。  ..

赵铭彝(1907~  )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 中国话剧团体。1949年 4月16日成立于北京。前身是1941年延安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1943年剧院同延安部队艺术..

张骏祥(1910~  )

张骏祥(1910~  ) :   中国话剧、电影导演、理论家、剧作家,笔名袁俊。1910年12月17日生于江苏镇江。1928年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从王文显教授攻读西洋戏剧,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6年去美国进耶鲁..

郑榕(1924~  )

郑榕(1924~  ) :   中国话剧演员。生于安徽省定远县。1942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参加过业余的和职业的演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后兼任艺术委员会委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