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苇(1922~  )

    姚一苇(1922~  ) :   中国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江西南昌人,生于1922年4月5日。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初习工程,后改习银行,1945年毕业,翌年赴台湾银行任职。50年代起在台湾国立艺专、政工干校等院校执教,讲授戏剧及艺术理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戏剧组主任,国立艺术学院教授、戏剧学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并出任过台湾"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1987年11月,其剧作《红鼻子》由日本齿轮座剧团公演,并应邀访日。1982年还曾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演出。
  所著剧作有:《来自凤凰镇的人》(1963)、《孙飞虎抢亲》(1965)、《碾玉观音》(1967)、《红鼻子》(1969)、《申生》(1971)、《一口箱子》(1973)、《傅青主》(1978)、《我们一同走走看》(1979)、《左伯桃》(1980)、《访客》(1984)、《大树神传奇》(1985)、《马嵬驿》(1987)等。文艺理论著作有《诗学笺注》(1966)、《艺术的奥秘》(1968)、《戏剧论集》(1969)、《戏剧与文学》(1984)等七种。翻译作品有《汤姆历险记》、《杜里世家》等。其《碾玉观音》曾获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最佳编剧金鼎奖,《艺术的奥秘》获1968年度中山文艺理论奖。
  姚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新可喜,意蕴无穷,深受读者喜爱。

为您推荐

形体行动方法

形体行动方法 : 亦称心理──形体行动方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导演处理演出和演员创造角色的一种方法。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而舞台行动是形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统..

严丽秋(1930~  )

严丽秋(1930~  ) : 中国话剧演员。1930年5月28日生于江苏吴县。1947年考入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表演科。1949年入香港永华电影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1950年参加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1956年,以扮演《日出..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生平 出生于马其顿斯塔吉罗斯城。公元前367年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求学,后来兼任讲学职务。柏拉图死后,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从事学术研..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雅莎伊

雅莎伊 : 匈牙利悲剧演员。她最初在塞凯什费黑尔瓦尔城演出,后来在布达人民剧院崭露头角。1872年应聘为民族剧院的终身演员和名誉演员。雅莎伊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古典悲剧中的角色,如《邦克总督》中的王后盖..

新剧

新剧 : 中国早期话剧。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当时叫新剧,又称作文明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戏曲领域里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改良运动,同时,在日本新派剧和欧洲戏剧的影响..

谢里丹,R.B.

谢里丹,R.B. : 英国剧作家、演说家、政治家。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但从小生活在英国。父亲是演员,母亲是作家,本人年轻时就和剧院有密切联系,曾任国会议员32年。主要剧作有《情敌》(1775)、《陪媪》(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