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行动方法

    形体行动方法 : 亦称心理──形体行动方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导演处理演出和演员创造角色的一种方法。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而舞台行动是形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演员创造角色不从行动的心理方面入手,而从行动的形体方面入手,会更容易掌握角色舞台行为的有机性。因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在创作的初期阶段,导演和演员应对剧本和角色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的分析。即当演员对剧本的思想、事件、规定情境以及角色的行为逻辑等有了基本理解之后,导演就应引导演员开始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中按角色的基本行为逻辑行动起来。进行行动分析时,既不要事先去背熟剧本的台词,也不要固定场面调度,而完全取决于行动和与同台者相互行动的即兴适应与自然流露。只有当角色的行动线正确而稳固地确定下来以后,才可以考虑和固定自己的舞台调度,也只有当演员切实理解并感受到角色的思想逻辑以后,才能回到剧本的台词上来。
  开始进行行动分析时,要从简单的与心理因素有机统一的形体行动入手,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即开始时以自己的名义、"从自我出发"、在规定情境中行动,然后一步步使演员自身的行动逻辑和角色的行动逻辑接近起来、融合起来,把握住角色的有机行动。
  行动分析只是形体行动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外还应在以后的排练和演出中,通过执行已经稳固确立的形体行动线再体现出真实的舞台人物形象创作过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虽无法在每次排练和演出中,把情感体现固定下来,但形体行动线和产生情感的逻辑顺序是可以固定的。他把在行动分析阶段所建立起的形体行动线比做"路轨"和"跑道"。在每次演出时演员沿着它,就会依行动的逻辑和顺序而反射性地激起相应的内心体验。形体行动方法是获得舞台情感的有效"诱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后,对这一方法的阐述更多地反映在处理剧本的初期阶段,而对导演和演员创作的全过程尚缺少全面的揭示。

为您推荐

雅莎伊

雅莎伊 : 匈牙利悲剧演员。她最初在塞凯什费黑尔瓦尔城演出,后来在布达人民剧院崭露头角。1872年应聘为民族剧院的终身演员和名誉演员。雅莎伊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古典悲剧中的角色,如《邦克总督》中的王后盖..

新剧

新剧 : 中国早期话剧。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当时叫新剧,又称作文明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戏曲领域里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改良运动,同时,在日本新派剧和欧洲戏剧的影响..

谢里丹,R.B.

谢里丹,R.B. : 英国剧作家、演说家、政治家。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但从小生活在英国。父亲是演员,母亲是作家,本人年轻时就和剧院有密切联系,曾任国会议员32年。主要剧作有《情敌》(1775)、《陪媪》(1775)、..

行动整一律

新中国剧社

新中国剧社 : 中国话剧团体。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杜宣、许秉铎、严恭、石联星等人于同年秋在桂林组成。   1941年10月,剧社首演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后,投资人李文钊因无力负担剧社的经济责任,退出剧社。..

新加坡戏剧

新加坡戏剧 : 新加坡是多民族国家,华语话剧在剧坛上占主导地位。1919年,演出了《傻儿福》、《灾民泪》等话剧。30年代初开始公演具有地方色彩的《绿林中》和《兄妹之爱》等。1937年中国"七七"事变后,许多剧团..

雅里,A.

雅里,A. :   法国剧作家。1873年9月8日生于拉瓦尔。写过诗歌、小说,主要以创作一系列以梅尔·于比为主角的讽刺喜剧而享誉一时。一生以卖文为生,末期亦曾以译书糊口。因酒精中毒及肺病,于1907年11月1日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