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祥(1907~1988)

    马彦祥(1907~1988) :   中国戏剧导演、戏剧活动家、理论家。浙江鄞县人。1907年7月5日生于上海。1988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马彦祥192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在校期间从洪深学习戏剧理论、欧洲古典戏剧名著等,参加复旦剧社的演剧活动,后又参加辛酉剧社。1934年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中国文学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任教,并与田汉、应云卫等筹组中国舞台协会;后又与曹禺、戴涯创办半职业剧团中国戏剧学会。1929~1937年,先后在上海等地编辑《现代戏剧》、《戏剧》、《戏剧时代》等期刊以及报纸副刊:《戏剧运动》、《戏剧与电影》、《戏剧周刊》、《语林》等;有《戏剧概论》、《戏剧讲座》、《文明戏之史的考察》、《论爱美的戏剧》、《现代剧概论》、《秦腔考》、《彦祥漫谈》等专著、论文和杂文发表和出版。他创作的剧本有《母亲的遗像》、《讨渔税》、《生路》、《械斗》等。曾导演过《女店主》、《讨渔税》、《赵阎王》、《梅萝香》、《洪水》、《说谎者》、《青龙潭》、《汉宫秋》、《黑地狱》、《雷雨》、《日出》等剧目。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彦祥在上海参加了《保卫芦沟桥》的集体创作,和洪深一起导演了《芦沟桥》。同年8 月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队长。同年底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被选为理事。1939年 5月他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万岁剧团编导委员,1942年至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春,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社长。抗战期间,马彦祥还主编了《抗战戏剧》、《戏剧时代》等期刊,编选了《最佳抗战剧本选》,创作了话剧《国贼汪精卫》、《狗马春秋》,改编了话剧《古城的怒吼》、《江南之春》等。另外为重庆、桂林等地各剧团导演了话剧《李秀成之死》、《国家至上》、《夜上海》、《国贼汪精卫》、《金风剪玉衣》、《少年游》、《槿花之歌》、《鸡鸣早看天》等。同时,还撰写了《二黄考原》、《论地方剧》、《地方剧演技溯源》等论文。
  抗战胜利后,马彦祥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先后为演剧二队等戏剧团体导演了《北京人》、《丽人行》、《卖油郎》等剧。1948年6月,进入解放区。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彦祥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致力于戏曲改革工作。在整理改编新剧目、提倡表现现代生活、革新舞台艺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57年他倡议举办上海通俗话剧会演,对吸取民族传统、促进话剧艺术的民族化起了一定的作用。1954年后,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任文化部顾问。

为您推荐

马雅可夫斯基,В.В.

马雅可夫斯基,В.В. :   苏联诗人、剧作家。1893年 7月19日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林务官家庭。1911年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1912年开始诗歌创作,深受未来主义派影响,他的诗作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资本主义..

马尔克斯,R.

马尔克斯,R. : 波多黎各作家、戏剧家。生于圣胡安,以诗歌和短篇小说开始创作活动。他的戏剧作品因为优美的风格、实验性的技巧以及对角色的深刻心理分析,给拉丁美洲戏剧的发展以重大贡献。在舞台技术方面,他也..

马龙·奈喀什

马龙·奈喀什 : 阿拉伯剧作家、演员。叙利亚人,在贝鲁特长大并受教育。1855年在叙利亚塔尔图斯病故。   马龙·奈喀什曾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接触到西方戏剧艺术,受到意大利歌剧的较大影响。回国后,他和兄弟尼..

《马兰花》

马尔科夫,П.А.

马尔科夫,П.А. : 苏联戏剧评论家、理论家和导演。192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历史系。从1919年起陆续发表戏剧评论和特写,汇编成《戏剧肖像》(1939)、《戏剧之真实》(1965)、《在各国剧院中》(1967)等文集。他..

马辛杰,P.

马辛杰,P. : 英国戏剧家。生于英格兰南部的索尔斯堡。1602年进牛津大学。1613年在伦敦结识了一批剧作家,曾合作写剧本。1625年接替弗莱彻为国王供奉剧团写剧本。马辛杰被誉为当时最高尚、最坦诚的作家。他为..

马里沃,P.C.de

马里沃,P.C.de :   法国喜剧家。1688年 2月 4日生于巴黎一法官家庭。早年在外省受教育,后回巴黎读法律,常出入贵族社会的沙龙。1720年后致力于戏剧写作。1731~1741年写了两部比较有名的小说:《玛丽安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