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钊(1911~1985)

    李伯钊(1911~1985) :   中国戏剧教育家、作家。笔名戈丽。1911年 3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25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留校从事翻译工作。1930年冬,调回上海。后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到达江西瑞金,先后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1934年秋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总政治部从事文艺宣传鼓动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党组成员兼编审委员会主任、晋东南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和校长。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副主任、北平接管委员会文化部部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历任北京市文委书记、文联副主席、文教局副局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1985年4月17日在北京逝世。
  李伯钊从进入中央苏区成立红军学校俱乐部起,就是文艺活动的骨干,是革命根据地戏剧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她从事戏剧教育工作多年。为革命根据地培养了戏剧人才。为中国戏剧院校在领导管理、教学方案及教材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
  李伯钊的话剧创作在中央苏区时期有《战斗的夏天》、《无论如何要胜利》、《为谁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老三》、《母亲》、《金花》等。1981年以她为主创作的话剧《北上》,表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艰辛历程,1982年获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优秀剧本创作奖。她还创作了 《农村曲》、《送红袄》、《长征》等5部歌剧及《女共产党员》、《桦树沟》两部小说。
  李伯钊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

为您推荐

浪漫主义戏剧

浪漫主义戏剧 :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①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

雷哈尼,N.

雷哈尼,N. : 阿拉伯戏剧表演家。埃及人。出生于开罗,父亲是贩马商人。在校曾参加文艺队演出。中学毕业后,在开罗农业银行工作,认识了另一位戏剧爱好者阿齐兹·伊德。1915年,两人弃职共同组成了剧团,主要演出喜剧..

劳森,J.H.

劳森,J.H. : 美国剧作家、戏剧与电影理论家、社会活动家。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又生活在美国劳工运动兴盛和左翼力量上升的年代,其剧作政治性较强。20世纪20年代,他的剧作带有较多的表现主义色彩。代表..

黎里,J.

雷德格雷夫,M.

雷德格雷夫,M. : 英国演员。1908年 5月20日生于布里斯托尔。剑桥大学毕业。作过记者、校长。   1934年雷德格雷夫加入利物浦剧团,在当地剧院演戏。1936年加入老维克剧团,在伦敦演出W.莎士比亚戏剧《爱的徒..

历史剧

历史剧 : 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

勒诺,M.

勒诺,M. :   法国女演员。1918年秋以第一名考入法国国立戏剧学院。1921年毕业,与玛丽·贝尔(1900~?)双双进入法兰西喜剧院当见习演员。1928年她成为分红演员。在这阶段,勒诺以饰演莫里哀剧作中各种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