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诺,M.

    勒诺,M. :   法国女演员。1918年秋以第一名考入法国国立戏剧学院。1921年毕业,与玛丽·贝尔(1900~?)双双进入法兰西喜剧院当见习演员。1928年她成为分红演员。在这阶段,勒诺以饰演莫里哀剧作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少女为主。
  1932年勒诺首演的第一部影片《月亮的让》,一跃而为30年代影剧双栖的著名女星。她先后成功地参加了《牵引》等一系列影片的演出。她在拍《埃莱娜》时,和J.-L.巴罗相识,从此结成伴侣。
  30年代,勒诺先后在G.巴蒂、C.杜兰等导演的《雅克琳》、《乔治·当丹》、《费加罗的婚姻》以及茹维首次导演的J.季洛杜的《雅歌》中饰主角。她的优秀演技使她在1942年进入法兰西喜剧院管理委员会。此后几年里,她成功地首演了蒙泰朗的《死了的王后》(1942)、P.克洛代尔的《缎子鞋》(1943),还在F.莫里亚克的剧作中饰女主角。
  1946年,勒诺离开法兰西喜剧院,于同年10月与让-路易·巴罗共同创办勒诺-巴罗剧团。1946~1960年间,她在克洛代尔、季洛杜、А.П.契诃夫、萨杜、奥芬巴赫、J.阿努伊、弗雷等人的一系列剧作中饰演主角,进一步发挥了她的表演才能。
  勒诺与巴罗的建团宗旨是要赞助先锋派探索戏剧,她更强调剧团坚持经典戏剧演出的高水平。为此,她这位以擅长扮演古典戏剧驰名法国剧坛近40年的演员,60年代之后,台风一转,相继首演了S.贝克特的《美好的日子》(1963)、比耶杜的《必须穿行云雾》(1964)、马格丽特·杜拉斯的《整天呆在树上》(1965)、J.热内的《屏风》(1966)等荒诞派剧目。她以娴熟表演出色地表现出这些探索性戏剧的深刻内涵,扩大了影响。


为您推荐

浪漫主义戏剧

浪漫主义戏剧 :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①从产生的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

克涅别尔,М.О.

克涅别尔,М.О. : 苏联女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1958)。1918年在А.П.契诃夫领导的实验培训队学习话剧艺术。1921~1950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任演员,饰演过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   克涅..

老挝戏剧

老挝戏剧 : 大约在14世纪从高棉传入,16、17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种类有歌剧、舞剧、话剧等,题材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老挝民间,直至20世纪还流传着一种由一男一女合演的小歌剧,多取材于印度教(婆罗..

拉木兹,I.

老舍(1899~1966)

老舍(1899~1966) :   中国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青年时期易名舒舍予,"老舍"是他长期使用的主要笔名。   生平  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满族。父舒永寿1900年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炮火中。生活极..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王炼。剧本发表于1959年第三期《上海戏剧》。修改后定为7场,196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本取材于江南农村防治血吸虫病的生活。描写解放前夕在血吸虫害..

勒坎

勒坎 : 法国演员。演戏之初,因外形条件不好不受观众欢迎。普鲁士国王腓德烈二世请他去德国演戏,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命他留在法国。此后,勒坎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表演艺术。再次登台时,用自己深邃锐利的目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