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质

    肌质 : 在现代诗歌批评理论中,肌质相对于诗歌的抽象和总体的结构而言,是指一首诗的具体和特殊的细节。这个术语借自造型艺术。在造型艺术中,肌质是指与艺术品的总体形式或设计相对的表面质地。
在诗歌格律方面,肌质相对于总体的音律而言,是指谐音,即所用元音和辅音所产生的具体的声音和谐度。在格律学上的肌质概念是一种十分微妙、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人们对于声音质地的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结果往往是因人而异,所以无法进行系统分析。除了采用元音谐音和头韵这些公认的术语外,批评家对肌质的描写主要借助一些非听觉术语作为类比。例如,硬、软、厚、薄、丰富、甜美、严峻等。由于具体的音素同总体的音律存在相互关系、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对语音肌质问题的分析就变得更为复杂了。伊迪丝·西特韦尔认为,语音肌质对节奏和音速的变化都有“十分微妙的”影响。
肌质在诗学领域的含义更加广泛,除了涉及诗的语音问题外,还涉及诗的用语问题。肌质是美国新批评派创立人约翰·克罗·兰塞姆的诗歌总体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术语之一。兰塞姆反对现代诗学将诗歌要素单一化、诗歌理论单一化的倾向。兰塞姆认为,诗歌包含着三种不同的、不可缩减的因素。其中的一个因素属于结构范畴,另外两个因素则属于肌质范畴。诗歌的性质即是由结构与肌质的关系决定的。
兰塞姆认为,结构是诗歌的主题,受逻辑与理性制约。由于结构属于论述范畴,所以可以通过散文式解释离析出诗歌的主题。无主题即无诗。因此兰塞姆极力反对现代诗歌中企图省却结构、完全由肌质构成诗作的倾向。
新批评派理论又认为,在诗歌中,肌质是体现诗歌价值与存在的要素,结构只是一个从属要素。肌质包括使诗歌区别于散文的各种局部细节。细节是具体的、特殊的部分,不同于诗歌的整体结构。兰塞姆关于肌质的见解是建立在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肌质是不可预测的,是在诗歌创作过程自然形成的。一般说来,肌质对主题的形成与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诗人在进行细节描写时会遇到逻辑要求与音律及谐音要求之间的矛盾,这时诗人就发现了细节的特性。总的说来,肌质体现了诗歌的特殊性。这一点已引起了多数从语言学角度作诗歌批评的学者们的浓厚兴趣。

为您推荐

回旋诗

回旋诗 : 回旋诗是一种格式固定的法国诗体,其最常见的格式是:全诗共13行,分为3个诗节(5行,3行,5行);每行含8或10个音节;全诗只用两个尾韵;第二、第三节末两次加用叠句,叠句即是全诗首行第一词,或第..

离合体

离合体 : 最常见的西方离合体是竖读一首诗,每行首字母可拼合成词。离合体有许多变异形式,最重要的有散文中使用的离合体,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字母合成所需要的词;有的诗歌用每行中间的字母或行末的字..

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诗人 : 指英国文学史上的华兹华斯(1770—1850)、柯尔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三位诗人,因他们均在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长期生活而得名。 华兹华斯一生都在描写这个“可爱的湖..

捷克诗歌

科学与诗歌

科学与诗歌 : 一、概述 柏拉图认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目的可能是根本对立的。自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这一论点之后,人们便开始评论科学与诗歌的关系了。当然,只是在现代科学形成之后,人们才以现..

黑人诗歌

黑人诗歌 : 该术语及其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初同“黑人权力”“黑人民族主义”“黑人艺术运动”等口号一起流行起来的。产生这些口号的前提是“泛非主义”这种针对西方文化而提出的信念,它认为非洲及..

和音

和音 : 该术语在广义上指声音和意义的优美组合;在狭义上则有两种定义。即(1)与元音谐音(参见“元音谐音”条)相反,指词或音节中的辅音全部或部分相同,如pressed-past, shadow-meadow。关于只在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