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里翁诗体 : 该诗体以古希腊诗人阿那克里翁(约公元前563—公元前478)的名字命名。规范的阿那克里翁诗体是:第一、二、四、六音节为短音节,第三、五、七、八音节为长音节(⋁⋁)。它是二音步爱奥尼亚韵律(⋁-)的一种变体。古希腊诗人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06)的诗作中,有阿那克里翁体与较为次要的爱奥尼亚韵律交替使用的实例。另一种观点认为,阿那克里翁体原为抑扬格二音步诗行,只是在行首增添了一个抑抑扬音步,行末缺少一个音节。阿那克里翁本人以及后来的阿那克里翁体诗作者(公元前200至公元500),的确采用过抑扬格二音步诗行写作。不论阿那克里翁体的渊源何在,这一诗体后来也被引入拉丁诗歌。拉丁诗人李维乌斯、塞内加、佩特罗尼乌斯、克芬狄安、马尔提阿利斯和波埃修斯等的诗作中,都有阿那克里翁体的用例。
1554年,斯提法努斯首次编辑出版了《阿那克里翁体诗集》,共收选了60余首抒情短诗。这些诗主要咏吟美酒、爱情,形式优美动人,但内容略嫌浅薄。该诗集的出版对文艺复兴及后世的欧洲诗人影响很大。例如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和雷米·贝娄,16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塔索、帕里尼、蒙蒂、福斯科洛和莱奥帕尔迪,都受到阿那克里翁体诗歌的影响。19世纪在德国出现了一个阿那克里翁诗派,以模仿阿那克里翁体为时髦。在英国,亚伯拉罕·考利于1656年出版了《阿那克里翁诗体》一书,将此种诗体介绍到英国诗界。阿那克里翁诗歌的最佳英译(1800年出版)译者爱尔兰诗人托马斯·莫尔,曾被拜伦誉为“阿那克里翁·莫尔”。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