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登斯基 : 苏联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54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最初执导的影片有:《一场惊慌》和《美的秘密》(1955)。他最初执导的影片还有《一个人诞生了》(1956),其主人公是一群普通的人,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类影片还有他在1959年导演的《同龄人》。奥尔登斯基作品的特点是涉及到道德习惯问题、不寻常的事情。如影片:《四人》(1958)、《波尔斯克上空的乌云》(1961)、《大矿山》(1964)。他导演的另一部主要影片《在你门外》(1964)描写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同种题材的影片还有艺术纪录片——《如果你珍爱你的房子》(1967)。1970年他执导了描写红军的诞生和年轻的苏维埃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的影片——《红场》。奥尔登斯基还导演过电视片:《初恋》(1969)、《艰苦历程》(1977)。1982年,他导演了《穿过戈壁和兴安岭》。1985年导演了《穿越一切年代》。
奥尔洛娃(Л.П.Орлова 1902—1975) 苏联女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19—1922),后进入莫斯科戏剧学校舞蹈系(1922—1935)。1926—1933年任涅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演员。1955年起任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演员。1934年从影,在默片《阿廖娜的爱情》中扮演埃林·格特任德和在《彼得堡之夜》中扮演格鲁申卡。她是苏联音乐喜剧的创立人之一。她的喜剧才华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就成为苏联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一名著名电影演员。她塑造的银幕形象有:《无忧天使》(1934)中的阿纽塔,《大马戏团》(1936)中的美国杂技演员;《伏尔加,伏尔加》(1938)中的邮递员杜尼娅·彼得罗娃,(后两部影片使她在41年获得国家奖金),《光明之路》(1940)中的达尼娅。在影片《工程师科钦的错误》(1939)中,奥尔洛娃以精湛的演技将人物心理揭示得十分深刻。她后来在喜剧片《春天》(1947)中,成功地扮演了两个角色——学者尼基京娜及其孪生姊妹沙特洛娃。奥尔洛娃扮演的其他角色还有:《家事》(1941)中的帕乌拉·梅诺基;《易北河会师》(1949,1950年获国家奖金)中的美国间谍让涅·惹乌特,《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950)中的歌手普拉东诺娃,《音乐家格林卡》(1952)中的格林卡的妹妹,《俄国的纪念品》(1960)中的瓦尔瓦拉·科玛罗娃等等。她参演的最后两部影片是《杜纳耶夫斯基的旋律》(1963)和《在那遥远的仲夏》(1975)。1979年,国家在她的莫斯科故居为她立了铜像。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