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 : 意大利导演。毕业于博洛尼亚经济与贸易高等学校,从事过新闻与影评工作。1942年作为见习导演在法国拍摄了《夜间来客》(1942)。他常在杂志上撰稿,并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年轻导演的关系很接近。他参与创作了电影剧本《悲惨的追逐》(1947)等,他还是情节影片《白人酋长》(1952)的剧作者之一。
安东尼奥尼导演的第一批影片是新闻纪录片。他在故事片中描绘并探讨了现代社会各个层次上人的悲伤的孤独感。影片《一个爱情故事》(1950)描写的就是折磨人的私通故事,《战败者》(1952)描写战后“失落的”青年状况及对于青年团伙从事犯罪活动(尽管无明显的理由和目的)进行侦察的故事,《不带茶花的女人》(1953)反映了意大利商业影片中暴露出来的精神的空虚、及外省人的平庸性格。
50年代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并未被人充分地认识和评价。直到60年代,他拍完《奇遇》(1960,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夜》(1960,1961年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主要奖)、《蚀》(1961,1962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红色沙漠》(1964,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要奖)之后,这位导演才得到承认并扬名影坛。这些电影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日益加剧的精神病态现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道德沦丧、社会衰败、感情淡薄。影片《放大照片》(1967,英国,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主要奖)描写一个伦敦摄影师冲出时髦的摄影室,到不经粉饰的现实中去并对现实加以真实地报道的故事。然而不管他多么真诚和如何努力,他的摄影机所反映出的只能是现象的外表,而无法揭示那种隐密的和被掩盖着的实质。
安东尼奥尼在后来一段时期的创作中对政治社会潮流、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影片《扎布里斯基海岬》(1970,美国)中,安东尼奥尼表现了反对资产阶级的一些青年对于“繁荣”的反叛。1972年他导演了新闻纪录片《中国》。他以一个非洲国家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事件为背景摄制了《职业:新闻记者》(1975),影片描写一个新闻记者借用另一个人的名字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的故事。
1980年他执导了一部电视片《奥博瓦尔特的秘密》,1982年又导演了《女人的鉴定》。他荣获过198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