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斯坦 : 苏联导演、剧作家、艺术理论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35)。艺术学博士(1939)。爱森斯坦出生于里加一位建筑师家庭。1915年毕业于里加实用学校。1915—1918年就读于彼得格勒民用工程学院,在那儿参加了红军。他曾当过西线方面军的建筑技术员,在业余演出中当过美工师、演员和导演。1920年回莫斯科后在第一无产阶级文化工人剧院任布景设计师,并在该剧院导演工作室授课。曾导演过话剧《墨西哥人》(根据杰克·伦敦的小说改编》。1921—1922年在梅耶荷德领导的国立高等导演实习学校学习,并为许多话剧进行美术设计。1923年,爱森斯坦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室的工作,在这里教授各科课程,并在自己周围组成一个创作集体。1923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杂耍蒙太奇”的论文。他独立导演的第一部话剧是《哲人》(1923,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改编)。1923—1924年期间,他还导演过两出话剧《你听,莫斯科》和《防毒面具》。1925年,爱森斯坦由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协助在国立中央照相电影企业公司拍摄了影片《罢工》,第一次在银幕上表现了无产阶级。影片没有主角和次角,工人阶级集体是摄影的主要对象。同年,爱森斯坦又执导了举世闻名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以1905年波将金号上水手起义为内容。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势不可当的宏伟力量。在这部影片中,他出色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某些场面的倾向性,其中有些片断(如“敖德萨阶梯”)已成为电影艺术中的经典范例。《战舰波将金号》标志着苏联电影业的第一个高峰,它对全世界电影的发展起了巨大影响。
1927年,爱森斯坦把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的书改编成了电影《十月》,再现了十月革命事件,并第一次在银幕上做了以演员塑造列宁形象的尝试。1929年,爱森斯坦与人合作拍摄了影片《新与旧》,反映了苏联的建设。
1928年,爱森斯坦发表了一篇文章《未来是有声影片》(与人合著),文中大胆地预见到了出现有声影片即画面与声音“对位”的前景。1929—1930年,爱森斯坦与亚历山大洛夫和基赛等人到西欧和北美访问,以了解音响技术。1930年春,电影大师们又受派拉蒙影片公司之邀来到好莱坞,创作了两个剧本,但因触及到尖锐的社会问题使美国的制片人望而却步。1930—1932年,爱森斯坦和其他几位艺术家准备在墨西哥拍摄《墨西哥万岁》。虽然拍了许多素材,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完成。直至1979年,才由亚历山大洛夫根据爱森斯坦未完成的素材剪辑成了完整的影片《墨西哥万岁》。
从墨西哥回国后,爱森斯坦在电影学院任教。1935年执导了《白静草原》,由于作品倾向性不明确而受到批评。1938年执导了历史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影片获得了斯大林奖金。1945年执导了历史片《伊凡雷帝》(上集),也获得了斯大林奖金。但接着拍摄的下集却受到了批评,1958年才获准公映。以后爱森斯坦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的重要文章(如《蒙太奇在1938》等)是他导演艺术的总结,对世界电影导演理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他去世后苏联分别出版了爱森斯坦文集共6卷。从60年代起他的作品就在各国展映。拍摄了十余部反映他的一生及创作活动的纪录片、电视片。他的书用各种文字出版。评论和研究他的著作也很多。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