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洛夫

    阿洛夫 : 苏联导演、剧作家,苏联功勋艺术家(1983)。1951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Ц.А.萨夫钦柯教研究室)。他曾参加过萨夫钦柯执导的影片《第三次打击》的拍摄工作。作为萨夫柯拍摄《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1951)的副导演,他开始了导演生涯。该片在萨夫钦柯死后由他与В.Н.纳乌莫夫合作完成。从此,他俩开始了创作上的合作。在基辅电影制片厂,他们共同执导了《动荡的青年时代》(1955)。影片叙述了在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建立时期乌克兰共青团员的故事。在影片《保尔·柯察金》(根据Н.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改编,1957)中,他们把主人公性格的一般处理同情节发展的强烈节奏结合在一起。从1957年起阿洛夫和纳乌莫夫就一起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工作。在这里他们编导了反映早期共青团员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影片《风》(1959)。以后,又共同编导了一些影片。1961年,俩人执导了反法西斯影片《给出生者以和平》(与Л.Г.佐林合编,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和国际影评联合奖等)。影片对人物心理挖掘深刻、将英雄主义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受到了好评。他们的作品主要以革命和国内战争为题材。
70、80年代他们合拍的主要作品有:《乌伦施皮格的传说》(根据德·科斯特小说改编,4集,1977,1978年获全苏电影节奖,1980年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主要奖等)、《43年的德黑兰》(1981,瑞士、法国合拍,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全苏电影节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73,6集电视片,1975年发行)、《涅弗佐罗夫伯爵的奇遇》(根据А.Н.托尔斯泰作品改编,1982)、《岸》(1984年,根据Ю.В.邦达列夫作品改编,编剧为阿洛夫、纳乌莫夫和邦达列夫,获全苏电影节主要奖)。从1980年起,阿洛夫与纳乌莫夫一道领导全苏国立电影学院的教研室工作。

为您推荐

阿斯特吕克

阿斯特吕克 : 法国导演、作家、电影理论家。他曾作过新闻记者、电影评论家和导演助理。他拍摄的小型试验影片有:《往返》(1948)、《乌利斯,或愚蠢的会见》(1949)、《深红色的帷幕》(1953)、《陷井..

艾依司蒙特

艾依司蒙特 : 苏联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活动家(1957)。193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舞台艺术学院,1931年从影。1938年任影片《战地之花》的助理导演。1939年独立执导了《第四潜望镜》。卫国战争..

阿尔特曼

阿尔特曼 : 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受过技术教育。1947—1955年在堪萨斯城拍摄纪录片。1955年进入好莱坞。最初的影片有:《违法者》(1955)、《杰西·詹姆斯的真实故事》(1957)。尔后在电视台工作..

阿尔贝尔斯

阿布里科索夫

阿布里科索夫 : 苏联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68)。1926年起在舞台演出。他在电影中创造的第一个角色,也是成名之作,是影片《静静的顿河》(1931)中的主角格利高里·麦列霍夫。此后,他扮演了一系列反..

阿道夫

阿道夫 : 德国(联邦德国)演员。在慕尼黑受过戏剧艺术教育,并在那里的一家剧院工作过。1954年从影。阿多尔夫是饰演戏剧角色和喜剧角色的多才多艺演员。他参演的影片有:《魔鬼来到的夜晚》(1957)、..

阿利奥

阿利奥 : 法国导演、美术师。在巴黎学过绘画,曾在几家剧院工作过。最初,他只是将电影艺术融合到话剧《死灵魂》(1962)中去,1963年才执导了一部短片。在他执导的《名声不好的老妇》(1965)中涉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