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表达

    迂回表达 : 这种修辞格以迂回的说法来指出某种事物,通过描绘接近于完整的或者部分的定义来表达其意义。昆提利安曾对两种迂回表达法进行了区别:婉言式的(如用“众生之主”来表示上帝)和描写性的(如用“游荡的星”来表示行星)。第一种也包括那些使不好的含义有所减弱的说法,如用“谢世”来表达“死亡”;虽然在圣经和荷马史诗中都曾广泛地使用迂回表达,但是它真正发展为诗歌写作一种重要特色则始于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通过他们的影响,从整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诗歌,迂回表达成为史诗和描写性诗歌的一个主要特色。迂回表达在更早的时期可能已有使用,其根据是日耳曼语诗歌中的比喻性复合语。16世纪时,由于“七星诗社”的作家们采用这种修辞格,使之在欧洲各地广泛流行,并直接导致17世纪、18世纪时一整套新词语的确立,其中很多符合当时对科学定义不断增长的兴趣(如用“自由流动的液体”来表示水)。18世纪以来,这种形式已失去了原来的“高雅”色彩,往往只见于为了取得幽默效果而运用的夸张性表现手法之中,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就可见到这种用法。在修辞学历史上,通常认为迂回表达是一种比喻性修辞格;朗吉努斯曾对它的功效做过最好的分析,说明了如果使用得当,便能表达高雅的思想;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流于粗俗与浮夸。

为您推荐

中国诗歌的体派

中国诗歌的体派 : 中国诗歌的体派是一个相当繁复的问题,它的区分牵扯到许多理论和其他因素,现主要介绍如下。 苏李体 所谓苏李,是指西汉武帝时的苏武、李陵二人。他们二人有“赠答诗”,被梁昭明太..

隐喻

隐喻 : 指用一个或多个概念、意象或象征喻示另一个概念、意象或象征,使其表达更加生动,述意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广。 隐喻有多种说法,它们的性质与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迄今仍有异议。因此还不可..

中国诗歌的常见专有词语

中国诗歌的常见专有词语 : 在中国诗歌的题目和有关批评文字中,经常遇到一些专有名词,现择其重要者加以解释。 平仄 近体诗是一种科学地将汉语的声调进行互相搭配而组成的一种“格律诗”。齐梁时沈..

赞美诗

转喻

转喻 : 该术语在西文中源出希腊语,原意是“名称变化”。转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传统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是指借助某种特征的相似性或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一名词代表另一名词。 传统的转喻类别有: 1.以..

用典;引喻

用典;引喻 : 指引用与文学艺术作品、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等有关的词语或故事。运用典故可能只是为了炫耀知识(如许多亚历山大时代和中世纪的诗歌);或是要引起了解此典故的读者的共鸣;或者是为使作品..

中国古代的诗话和词话

中国古代的诗话和词话 : 诗话 诗话可追溯到先秦诸子议论诗的片言断语,比如“不学诗无以言”,“思无邪”,“兴观群怨”(《论语》,以及《孟子》中的“以意逆志”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