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静采夫

    柯静采夫 : 苏联导演、剧作家、教育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64)。曾在基铺学习绘画,在剧院担任助理美工师。1921年与人合作创立奇异演员养成所(列宁格勒的电影团体),1924年该“养成所”并入西北制片厂(即今天的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1924—1945年间柯静采夫一直与特拉乌别尔格合作从事导演、编剧的工作。他们的第一部影片是《十月命名喜庆会上的奇谈怪论》(1924)。他们早期影片(《米施基反抗尤登尼奇》,1925;《鬼轮》,1926)属于实验性质,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法。影片采用了活报剧、标语口号、美国“滑稽歌剧”和“通俗游艺表演”(马戏、滑稽表演、哑剧等)常用的手法,但不乏对大城市生活的敏锐观察及对现实的兴趣。影片《外套》(1926)、《С·В·Д》(1927)和《新巴比伦》(1929)是他们创作中的一个转折,这些影片以革命和时代的观点再现了历史文学经典名著。20年代,在柯静采夫周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创作团体,其中有“养成所”培养的演员、摄影师、美工师等。肖斯塔科维奇自无声片《新巴比伦》起一直为柯静采夫的影片作曲。
第一部有声片《一个女人》(1931)使柯静采夫的创作又转向当代题材。以后十年中他致力于马克辛三部曲(《马克辛的青年时代》,1935;《马克辛的归来》,1937;《革命摇篮维堡区》,1939,1941年获苏联国家奖金)的创作工作,这三部影片成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自1905年起至国内战争的各革命时期彼得堡郊区的一个青年工人投身革命并成为著名领导人的故事。马克辛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传奇英雄形象。演员契尔科夫充满魅力、幽默感和人情味的表演使马克辛成为苏联观众最喜爱的角色之一。
卫国战争期间,他拍了几部短片。1945年执导的《普通的人们》(1956年发行)是他与特拉乌别尔格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
战后,柯静采夫执导了两部传记片《外科医生皮洛果夫》(1947,1948获苏联国家奖金)和《别林斯基》(1953)。1957年执导的《堂·吉诃德》获得极大成功。
柯静采夫创作史中最重要的一页是他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改拍的《哈姆雷特》(1964,获全苏电影节特别奖和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奖,1965年获列宁奖金)和《李尔王》(1971),这两部影片使他得到国际影坛的承认。他的逝世使他中断了把果戈理的《彼得堡故事》搬上银幕的计划。
柯静采夫还写过不少理论文章和著作,对于苏联导演理论的发展有卓越贡献。他从20年代起就从事教学工作,为苏联电影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您推荐

科斯玛托夫

科斯玛托夫 : 苏联摄影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44)。毕业于国立电影技术学校,曾在多家制片厂工作过。早期拍摄的影片有《飞行员》(1935)、《巴黎之光》(1937)、《被开垦的处女地》(1940)..

科斯塔-加夫拉斯

科斯塔-加夫拉斯 : 法国导演。曾作过助理导演。1965年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卧车上的杀人犯》。影片《Z》(1969,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奥斯卡奖和德吕克奖)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这是一部描写谋杀希腊..

柯尔比

柯尔比 : 法国导演。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和巴黎高等电影教育学院。担任过剪辑师和导演助理。曾与卓别林合作拍摄《一个国王在纽约》。还执导过几部科幻片。著名影片《长别离》(1961,获德吕克奖、戛..

卡斯特

卡瓦尔康蒂

卡瓦尔康蒂 : 巴西导演、制片人。生于里约热内卢(巴西)。祖籍意大利。1917年毕业于日内瓦的一所大学。1917年在巴黎跻身于“先锋”派活动家行列。1922年从影作布景师(《已故的马塞厄斯·帕斯卡尔》..

科尔曼

科尔曼 : 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曾在英国和美国大学学习。在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当过职员。1953年自己创办制片厂,1954年执导首部影片。他的影片是传统的美国样式:西部片、幻想片、恐怖片和盗匪..

科尔伯特

科尔伯特 : 美国女演员,30年代著名影星。当年在下述影片中扮演的喜剧角色最为成功:《三星媚月》(1933)、《一夜风流》(又译《这是一天夜间发生的》1934,获奥斯卡奖)、《蓝胡子的第八个妻子》(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