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占领年间 : 电影工业处于停滞状态。50年代颇受欢迎的影片中有:《事实还是梦幻》、《夜晚为何比血还红?》、《哈拉纳》、《穷人》、《巴达依奥》、《巴黎浪漫曲》。1966年进步作家N.华奎因的著名戏剧《一个外表象菲律宾人的画家的肖像》被搬上银幕。1969年,菲律宾政府批准了关于限制影片进口和扶植民族电影生产的法令。
惊险片、侦探片、充斥大量残忍事件的情节片占生产影片的多数。与此同时,电影活动家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当代问题。这些影片中有抨击封建制度和地主专横的《浇透干旱的土地》(1975),揭露菲律宾警察局营私舞弊的《杀死这些毒品贩子》(1976),关于一个农村青年爱上巡回剧团“明星”的故事《我们过去就是这样》(1977),发生在前警察家里的悲剧《一瞬间》(1982)。揭示普通人民生活的重负,旨在反对美国影响的现实主义影片《黑暗笼罩马尼拉》(1975)、《美洲豹》(1979)、《安赫拉·马尔卡多》(1980)、《我的国家:考验的时刻》(1984)等获得了国际承认。
菲律宾人在桑巴基塔的戏剧学校、阿拉涅特大学和马尼拉大学的电影专修班学习电影。青年电影工作者基金会把最有才华的青年男女派住国外学习。从60年代中期,在马尼拉举办每年一度的国家电影节,从1982年起举办国际电影节。1981年建立了电影委员会,加入这个组织的有为拍片提供贷款的电影基金会,联合了专业电影工作者的同行会并负责颁发年度奖金的电影艺术科学院以及电影资料馆。70—80年代国内有大约100家公司在摄制影片。其中最大的几家有:他加禄·伊隆戈影片公司、特拉威尔影片公司、詹比西影片公司。许多独立制片人同时又是自己影片的导演和演员。菲律宾每年生产200部长片。全国大约有1200家电影院。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