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斯宾德

    法斯宾德 : 德国(联邦德国)导演。受过表演训练。1967—1975年间在国内各剧院工作。首次执导的影片是短片《城里的流浪汉》(1965)和《小混乱》(1966)。执导的第一部大型影片《卡策马赫尔》(1969),在曼海姆国际电影节上首映,获电影评论奖、德国表演艺术学院奖和五项联邦电影节奖。这部影片同《众瘟神》(1970)、《爱比死更冷酷》(1969)、《美国兵》(1971)等影片一样,受到了戏剧的强烈影响。70年代初,他从刻板僵硬的形式中解脱了出来,放弃了对“真实电影”和“地下电影”流派的模仿,而这两者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明显痕迹。在影片《四季商人》(1971)中,他注重研究被称作50年代经济奇迹时期的西德社会,表现了一个水果商人的败落悲剧。1972年他执导了影片《彼特拉·冯·康德的辛酸泪》,剖析了超越官方道德的个人的心理危机。在取材于侨工生活的影片《恐怖吞噬灵魂》(1974,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联合会奖)中,他又一次揭示了种族偏见的危害。对小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批判体现在他的表现当代妇女地位的《玛尔塔》(1974,电视片)和历史妇女地位的《埃菲·布利斯特》(1974)两部影片中。
在创作的最后阶段,法斯宾德执着地表现相对来说并不遥远的过去,研究历史政治进程与人的意识的相互联系。1978年他执导了影片《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79年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奖),并参加执导了表现联邦德国政治局势的影片《德国之秋》。1979年拍摄的影片《第三代》揭露了“左”倾恐怖主义的反动实质和它与新法西斯主义的关系。同年还执导了电视片《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他于1981年拍的影片《丽丽·玛莲》转而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谴责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
影片《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的主题在他的影片《维洛尼卡·佛斯的欲望》(1982,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主要奖)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克雷尔——与魔鬼缔结的协定》(1982)是描写同性恋的。
法斯宾德有“德国神童”之称,他的影片大都由自己任编剧,他还当制片人和演员。从1967—1978年,他在14部其他导演执导的影片中扮演过角色。他还从事过美工、作曲和剪辑工作。这位被誉为“西欧最引人注目的、最有才干的、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最富于独到见解的青年电影制作者”,在向电影艺术巅峰迈进之时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为您推荐

方达

方达 : 美国女演员,H.方达的女儿。曾在纽约演员艺术学校学习,当过时装模特儿,演过戏剧。1960年从影,参演的影片是《难以置信的故事》。以后,方达参演的影片有:《漫步野坡》(1962)、《查浦曼的报告..

菲格罗亚

菲格罗亚 : 墨西哥摄影师。曾在美艺术学校和民族音乐学院学习。1932年从影,先后担任照相师和助理摄影师。1935年,在好莱坞研究摄影技术。1936年,拍摄了影片《在大茅屋那边》(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

恩格尔

恩格尔 : 德国(民主德国)导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学院院士,曾在慕尼黑、柏林、汉堡的许多家剧院当过演员和导演。他的第一部影片是《联邦德国在认真恋爱?》(193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曾在民主..

菲尔兹

法罗

法罗 : 美国女演员。曾就读于洛杉矶和伦敦。1963年登台演出。她参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在巴特西那儿的枪支》(1964英国)。其成名作为影片《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这部影片确立了她适合扮演的角色是..

范朋克

范朋克 : 美国演员、制片人。曾活跃于舞台上(1904—1914)。1915年首次在影片《小羊羔》中担任角色。他与导演约翰·爱默生和电影编剧安尼泰·鲁斯合作,成功地塑造过一系列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冒险..

范雪朋

范雪朋 : 中国女演员。原名姚雄飞,江苏宜兴人。参加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娼门之子》。接着拍了《荔镜传》、《十三妹》、《九曲楼》、《大人国》、《红蝴蝶》、《荒江女侠》、《红楼梦》、《七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