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里 : 匈牙利导演,匈牙利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65)。曾在绘画学校学习。毕业于高等戏剧学校表演系(1941),曾在布达佩斯剧院工作,担任过舞台设计、演员、导演。1950年担任匈牙利电影制片厂艺术指导。他最初的电影作品《暴风雨》(1952)和《生活的标记》(1954,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奖)试图克服那些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现实生活的剧本的无冲突性。影片《旋转木马》(1955)不仅在他的创作上,而且在匈牙利电影艺术中都具有阶段性意义。尖锐的社会抵触情绪——农村中新关系与旧秩序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在多层次的剧本框架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中获得了艺术的体现。在影片《教师先生卡尼巴尔》(1956,获1957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奖)中,30年代匈牙利的一个小省城的风习和法律条文被表现为滋生“普通的法西斯主义”的土壤。这部影片是反法西斯系例影片的开端,这一系列的影片有:《安娜·艾捷什》(1958)、《地狱里的两个半场时间》(1961)、《阳光下的黑暗》(1963)、《淡季》(1966,1967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欢迎您,少校先生》(1969)、《第8封印》(1976,1977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匈牙利人》(1978)和《巴林特·费边和上帝的会见》(1980)。他所执导的最佳影片是《20个小时》(1965,获莫斯科、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等等),该片成为匈牙利电影艺术中以史诗规模表现国家在摆脱法西斯统治后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第一次尝试。1982年执导了影片《安魂弥撒》。他的影片的题材和样式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农村片、政治讽刺片、史诗性新闻纪录片、哲理性寓言故事片和儿童片。他是自己执导的许多影片的编剧之一和美工。他还搞过戏剧舞台设计和书籍插图。曾在高等戏剧电影学校任教。1965—1981年任匈牙利电影家协会主席。1980年拍摄了反映他的创作和个人生活的影片《左尔坦·法布里》。曾获科苏特国家奖金(1953、1955、1970)。1979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