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 : 专为儿童和少年创作的影片,与儿童文学的定名有相似之处。儿童片包括以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从儿童到青少年)为对象的艺术故事片和动画片、新闻纪录片和科学知识片。苏联儿童电影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所孕育的独一无二的现象。这个系统里面包括一些为孩子们工作的创作、生产、发行和广告组织。在国家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所有的电影制片厂里都生产给儿童和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年产25—30部)。纪录、科普和动画电影制片厂还生产儿童杂志片、影片选辑、给儿童看的纪录片和教学片。苏联党和政府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就关心儿童电影的发展,把它看作加强教育、有助于人的思想成长、使之养成共同美感的手段,同时为孩子们接受“成年人”的电影艺术作了准备。
在革命前的俄国电影中,儿童电影实际上是一片空白。十月革命后它发展成一个独特的电影艺术领域。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儿童电影工作者疏散到后方,在那儿继续工作。战后,儿童电影得到恢复和发展,爱国主义是这个时期儿童电影的主旋律,并以独特的力量在《小英雄》(又译《团队的儿子》)、《丹娘》(又译《卓娅》)等影片中得到体现。
揭示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用社会观点探察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高度的电影文化是60年代优秀的儿童片(《红帆》、《铃响了,开门!》、《我的朋友科利卡!》、《句号、句号、逗号…》等)所共有的特点。70年代,电影工作者积极贯彻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的措施》的决议。一批青年导演活跃在儿童电影领域。这个时期的儿童片以样式丰富、种类繁多(宽幅影片、惊险片、童话故事片、幻想片等)为特色。
80年代前夕,高尔基电影制片厂成为专拍儿童片的主要厂家。老一代导演推出了《彼得的青年时代》、《光荣事业的开端》等影片,年轻导演则创作了《侦探》、《夜是短暂的》、《拯救者》等影片。
动画片是儿童电影领域中特别富有成效的电影艺术形式。1936年成立的“苏联动画电影制片厂”为儿童电影作出了重大贡献。导演И.伊万诺夫-万诺等人的动画片享有世界声誉。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杂志片《少先队员们》第一集于1931年问世)和许多加盟共和国的电影制片厂都生产儿童纪录片。
1981年通过的苏共中央《关于改进少年儿童电影的制作和放映》的决议包括了儿童电影的各个方面。该决议指出,必须“更加坚定、明确地利用它的美育和教化作用”。苏联影协和国家电影委员会同苏联共青团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教育部组织了全苏和国际儿童电影竞赛、儿童电影周、童话电影节、选题放映、主要导演的影片放映、经典儿童片的纪念活动。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还进行儿童片的观摩。儿童影片影响扩大有电视的功劳,它不仅播出国家电影制片厂各个时期制作的儿童片,而且本身还定制儿童片。《电子学家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红帽的故事》等一些电视片特别受欢迎。
50多个国家的儿童电影工作者组成了“国际儿童电影中心”。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儿童影片有:《前线的孩子们》、《我再次跳过水洼》、《等雨》、《不平凡的班级》等。在民主德国,导演V .贝克、K.卡洛夫等人的工作卓有成效。在保加利亚摄制的儿童片中有《大尉》、《出生时没有刺的刺猬》、《鸟儿飞来了》等。在罗马尼亚,最受欢迎的儿童片有:《假如我是一个白皮肤的黑人》、《妈妈》(与苏联合拍)、《神秘的柞树林》等。波兰的儿童片《总统访问记》、《小白面包》、《撒谎的女人》等受到欢迎。在匈牙利,《巴尔街的顽童》、《魔术师》、《长到天上的草》等影片极受欢迎。南斯拉夫不定期生产儿童影片,但在国际电影节上,它的几部影片(《最后的飞越》、《孩子和小提琴》等)却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纪录片《阁下》和《儿童竞走者》,动画片以及其他的影片也有一些声望。蒙古、越南、古巴的儿童影片也经常在国际银幕上获得成就。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儿童电影的发展受到商业的限制。“国际儿童电影中心”英国国家中心是国际儿童电影运动中最积极的一个组织。美国的迪斯尼创作了专为孩子们的电影。他在1923年成立的制片厂中摄制了许多动画片,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米老鼠米奇的多集片,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鹿班比》等等。在50—60年代,迪斯尼拍摄了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片和以演员和动画结合为基础的大型美术片。总的说来,美国的儿童电影没有得到广泛和系统的发展。在日本,一个加入了“复兴日本电影运动”的组织“面向儿童和父母电影运动”在为进步的儿童电影而斗争。日本的动画电影得到很大发展,大型动画片(《穿靴子的猫》、《小美人鱼》等)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在法国,较为著名的动画片有《比姆》、《白鬃野马》、《红气球》、《检阅式》等。荷兰、挪威、瑞典的儿童电影正在积极发展。印度1955年建立了儿童电影协会,它生产了大约100部影片,其中大多数是短片。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的儿童片《小男孩和海洋》、《曼达宁尼亚》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伊拉克、委内瑞拉、孟加拉国、新西兰、斯里兰卡、土耳其已着手搞儿童电影。儿童电影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