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尔卡索夫 : 苏联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47)。1923—1926年就学于列宁格勒舞台艺术学院,在列宁格勒少年剧场表演过节目。1933年起在列宁格勒普希金话剧院工作。初登影坛时在《诗人与沙皇》(1927)、《阁下》(1928)等影片中担任配角。后来扮演过有喜剧色彩、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如《炎热的日子》(1935)中的阔里卡·罗沙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1936)中的贾克·巴迦涅尔。1937年,他在影片《波罗的海代表》中扮演波列沙耶夫教授,这是他30年代塑造的重要银幕形象,表现出了出色的戏剧才能。他还在《彼得大帝》(1937—1939)中扮演了胆小怕事、反对进步改革的贵族傀儡阿列克赛王子。1938年,他在《七百年前》(1941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中饰演主人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表现了古俄罗斯统帅的勇敢无畏精神。他在影片《伊凡雷帝》(上集1945,1946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下集1945,1958年发行)饰演伊凡雷帝,也获得成功。契尔卡索夫还在银幕上留下了许多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列宁在1918》(1939)和《伊万·巴甫洛夫院士》(1949)中的高尔基,《天才发明家》(1949,1951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中的波波夫,《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950,1951年获苏联国家奖金)和《作曲家李姆斯基·柯尔萨阔夫》(1953)中的斯塔索夫,《他们知道马雅可夫斯基》(1955)中的马雅可夫斯基。1957年,他在根据塞万提斯小说改编的影片《堂·吉诃德》中扮演堂·吉诃德。这是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契尔卡索夫是国际著名的表演艺术家。1963年,他因在《一切留给人们》(获全苏电影节奖)中扮演科学院院士德洛诺夫而获得1964年的列宁奖金。
他参演的影片还有:《左边升起的月亮》(1929)、《战地之花》(1936)、《金银岛》(1938)、《他叫苏赫·巴特尔》(1942,苏联、蒙古)、《春天》(1947)、《小海军》(1949,1950年获苏联国家奖金)、《第三个青春》(1966)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