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希特 : 德国和美国导演。德国先锋派电影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之一。起初,参加过德国达达派画家的活动。从20年代起,里希特开始探索把绘画中运动节奏的特点用到电影中去。他拍摄了《节奏21》(1921)、《节奏23》(1923)、《节奏25》(1925)和《电影习作》(1926)等短片。这些影片把一些有节奏地活动着的抽象几何线条、平面和图像显示在画面上。他的这种实验被称之为“抽象影片”。他随后把这种创作风格运用到了一些纪录片和广告片中,如《通货膨胀》(1927)、《上午的胡闹》(1927—1928,有演员参加)、《竞赛交响曲》(1928—1929)、《每天》(1929,摄于伦敦,爱森斯坦曾客串扮演一名警察)等等。30年代初,他是德国独立电影同盟的成员,反对纳粹电影艺术的反动倾向和官方的检查制度。他受进步的普罗米修斯影片公司的委托,把F.沃尔夫的剧本《冶金》(1933)搬上了银幕,它描写德国冶金工人的罢工。影片在柏林、莫斯科和敖德萨拍摄,并得到苏联国际工人救济会电影制片厂的支持。但由于纳粹夺取政权,影片未能完成。
1933—1940年,里希特居住在瑞士,拍过一些纪录片,如《占领天空》(1936—1938)等。1940年移居美国,领导纽约市立大学电影艺术研究所的工作,并在那里任教15年之久。1947年与人合作执导了《可以用金钱赎买的梦》(美国,同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这是部由5个插曲组成的超现实主义的、带有弗洛伊德色彩的影片。他执导的影片还有:《8×8》(1952年)等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