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莱罗维奇 : 波兰导演。曾就读于造型艺术学院(1945—1948)和克拉科夫的电影进修班(1946)。1947—1951年做过助理导演和第二导演。1952年导演了《村庄》(与人合作)这部表现二次世界大战后土地改革的影片,片中的一些重要角色是由非职业演员扮演的,这在波兰电影中是首次。他在两部曲《纸浆厂》(1954)和《在弗利基亚的辰星下》(1954,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奖)中向人们展示了波兰20—30年代生活的广阔的现实主义画面,并对国家社会政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还树立了一个愚昧无知的农村青年在运动中成长为一名积极的共产主义者这样一位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阴影》(1956)和《大战的真正结束》(1957)是他的两部以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影片。他的最后作品是心理系列片,其中包括《列车》(1959,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游戏》(1969)、《相逢在大西洋》(1980)等。在《修女约安娜》(1961,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一片中,他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人道主义问题。1966年他将普鲁斯的小说改编成影片《法老》。他的《总统之死》(1977,1978年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是根据1922年底所发生的一些事件改编的。他是自己每部影片的剧本作者之一。1966—1978年任波兰电影家协会主席。曾荣获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家奖金(1955,1966)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纪念奖(1979)。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