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电影” : 在西方常用的术语,表示一种以尽量不干预事件的自然进程和保持旁观态度来拍摄纪录影片的方法。“直接电影”的理论起源于Д.维尔托夫的纪录“突发真实事件”的思想。在实践中实现这一思想则是在50—60年代之交的时期,当时出现高效感光乳剂、轻便的、躁音比较少的16毫米摄影机和录音机,同时也受到电视“直接报道”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国家,“直接电影”是对官方新闻影片作出的反应,因为官方新闻片给观众提供的是进行宣传,以美化现实生活的图景。“直接电影”的代表们通常不要解说词,而广泛采用如“偷拍”、长久地观察一些人、纪录人们的日常谈话(不用纪录片常用的采访方式)等方法,以使人们的行为在摄影机前显得自然。
第一批“直接电影”的影片有:英国“自由电影”流派拍的《啊,神奇的国家》(1953),《妈妈不允许》(1956);美国人拍的《回来吧,非洲!》(1959);意大利人拍的《地球上的陌生人》(1961)等。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广泛地使用“直接电影”的方法。
由于“直接电影”的发行前景极其有限,因此该流派的代表们就寻找“有利可图”的题材,请著名的通俗歌舞演员参加演出。这类影片有《孤独的小伙子》(1961)、《比特尔,美国发生了什么事?》(1964)等等。“直接电影”在印度、荷兰、瑞典、日本等国也很流行。
70年代初,由于认识到这种消极旁观方法的局限性,“直接电影”的许多著名代表就不再使用这种方法拍摄纪录片了。“直接电影”的原则对60—70年代许多故事片的艺术创作也有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