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芭蕾舞与舞蹈

    银幕上的芭蕾舞与舞蹈 : 将舞蹈搬上银幕的最初尝试发生在电影初期阶段。早在1894年T.A.爱迪生就用活动电影放映机拍摄了影片《蛇舞》,1899年J.梅里爱又拍下了芭蕾舞《灰姑娘》的片断。在无声电影的整个历史阶段,人们曾试图将舞蹈纳入电影的艺术结构之中。在俄国曾摄制了许多完整的芭蕾舞影片(如《葛洛莉亚》等)。将芭蕾舞搬上教学片和纪录片的最初尝试也是在无声电影时代。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讽刺片成为美国电影界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例如L.培根同芭蕾舞剧导演B.伯克莱合作拍摄的影片《第42号街》(1933)、《彩色面纱》(1934)和《神奇的酒吧》(1934)、《1933年掘金女郎》(1933、1935、1937)等,这些影片显示了舞蹈艺术的丰富想象力和高超水平。
30年代末及战后时期,苏联创作的音乐片既包括苏联各剧院杰出大师们参加演出的部分芭蕾舞节目,也包括大量古典芭蕾舞片段。这些影片虽然算不上独立的电影艺术作品,但它们对于展示芭蕾舞的历史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在讽刺电影尚未得到推广的法国,艺术家们创作了一批有巴黎歌剧院舞蹈家们参加演出的故事片:《天鹅之死》(1937)、《青春的罪过》(1942)、《大尉》(1945)、《归来者》(1946)、《瞧那美人》(1950)和《宫廷圣典》(1953)。
从50年代初起,在美国广泛流行着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片。许多现代芭蕾舞剧导演也转向这类影片的拍摄。芭蕾舞剧导演、舞蹈家J.凯利的音乐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0)、《雨中曲》(1952)和《舞会请柬》(1956)等赢得了广大观众。在美国的几部故事片(《约翰·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中上演了R.珀蒂的舞蹈。他在美国还执导了几部芭蕾舞影片:《长腿爸爸》(1955)、《水晶鞋》(1955),在法国执导了《黑色贴身衣》(1960)。
自50年代初起,许多国家都开始拍摄大型芭蕾舞影片,象苏联摄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55)、《天鹅湖》(1957)、《百合花》(1959)、《莱伊丽和马季农》(1960)、《威尼斯的摩尔人》(1961)等。
以苏联大剧院上演的戏剧为基础,于70年代拍摄的现代芭蕾舞影片《安娜·卡列尼娜》、《斯巴达克》和《严酷的时代》,成功地解决了芭蕾舞影片导演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它们在发掘电影艺术在芭蕾舞电影风格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潜能方面堪称宝贵的尝试。在这些影片中,根据电影既要改变观众的接受标准、又要顾及戏剧表演的要求,修改了电影剧本以适应电影剧作艺术的规律,舞台调度的空间亦作了较大的变动,并重新修订了布景装饰设计方案,以及使演员的表演方法和舞蹈技巧更加适应电影的要求及条件。

为您推荐

殷秀岑

殷秀岑 : 中国滑稽演员。1930年在北京联华分厂当演员,参演了影片《故宫新怨》。后转到联华上海一厂,在《钦差大臣》、《大雷雨》、《保卫芦沟桥》等话剧中扮演过角色。1931年后在《无愁君子》(1935..

伊利乌

伊利乌 : 罗马尼亚导演。毕业于商学院。曾当过记者和影评人。1946—1947年在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学习时从师于C.M.爱森斯坦。导演了纪录片《1918年》(1948,与人合作),艺术片《在我们村里》(1951,与人..

伊瓦肖夫

伊瓦肖夫 : 苏联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63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М.И.罗姆教研室)。他在学生时期就参加了影片《士兵之歌》的演出,扮演男主人公——青年战士阿辽沙,在银幕上塑造..

伊文思

伊万诺夫—万诺

伊万诺夫—万诺 : 苏联导演、动画画家、剧作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85)。苏联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1923年毕业于全苏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1925年,伊万诺夫—万诺作为动画画家参加了早期动画片《燃..

衣笠贞之助

衣笠贞之助 : 日本导演。15岁起参加戏剧演出。1917年从影(反串女角)。导演的处女作是《两只小鸟》(1923)。衣笠贞之助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执导了影片《疯狂的一页》(1926)和《十字路口》(1928)。..

叶若夫

叶若夫 : 苏联剧作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70)。1951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1959年创作了影片《地球上的来客》(与人合作)。他的力作之一《士兵之歌》(1959,与人合作,1961年获列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