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 : 喜剧电影是电影作品的一种样式。它们的主要对象是属于喜剧审美范畴的现象。喜剧电影有许多不同的样式类型。这些类型根据作者对所描绘素材的态度和假定性的程度而呈现不同特点。喜剧片因此而分为讽刺、抒情、荒诞和轻松等类型。电影史上第一部喜剧片是由L.卢米埃尔导演的《水浇园丁》(1895年)。最初的“喜剧片”运用马戏和杂耍一类的表演形式,几乎在同时期产生了按杂耍和戏剧喜剧原则创作的各种喜剧电影。本世纪20年代意大利演员第特表演的系列喜剧片大受欢迎。
独立的喜剧电影诗学是由所谓法国喜剧流派开创的。在这个流派的影片中电影艺术固有的动作被夸张到滑稽的程度(梅里爱的幻想片)。法国“喜剧”人物的塑造是根据假面喜剧的原则来进行的。他们从一部影片转入另一部影片。法国无声喜剧电影的成就体现在演员M.林戴的影片中,他的假面人物具有明显的社会和心理的特点。1914年美国喜剧流派逐渐形成。启斯东公司导演麦克·塞纳特创作了许多电影喜剧作品,如“插科打诨”系列片。在美国喜剧流派的影片中扮演主角的著名演员有:阿巴克尔、B.基顿和H.劳埃德等。他们塑造了一些假面形象。1913年查·卓别林在启斯东公司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卓别林在其早期的一些短片中常常在抒情情节中插进一些喜剧情节,在悲剧中穿插一些浪漫情节。在他后来扮演的角色中,人物心理得到深刻的剖析,同时也保留了许多喜剧因素。随着有声片的出现,舞台喜剧和滑稽歌剧传统得到肯定,30年代在美国电影中戏剧和音乐厅演员M.威韦斯特、马克斯兄弟、E.康特尔、Y.K.菲尔兹、B.豪普、D.本尼、劳莱和哈台等开始进入影坛。20年代“沙龙喜剧”(导演E.刘别谦)传统在所谓“疯狂喜剧”中得到发展。在这个年代,F.卡普拉对美国喜剧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根据R.里斯金的剧本拍摄了影片《一日夫人》和《浮生若梦》。在卡普拉及其追随者的影片中,社会批判的主题依然保留,不过是表现在“轻喜剧”的氛围中。
战后的年代,一些外国喜剧电影中社会、公民的主题加强了。在联邦德国进步的喜剧电影大师们的创作中,鲜明地表现出反军国主义的讽刺(如影片《献给检查官先生的玫瑰》1959、《集市》1960以及其他一些影片),影片《科本尼克上尉》(1956)和《我们都是神童》(1959)是两部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喜剧电影作品。它们成为重要的艺术现象。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意大利式喜剧”中,喜剧情节的产生常常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表现(如影片《警察与小偷》1951,《艰难的生活》1961)。60—70年代P.杰尔米、德·西卡、佩特里、D.里西等人的影片中提出了社会问题,如影片《意大利式的离婚》、《被引诱和被抛弃的女人》。70年代在意大利拍摄了一些政治讽刺影片,它们提出了社会生活的迫切问题,如反法西斯主义的影片《特殊的一天》。
西班牙电影中已形成社会讽刺的传统。L.贝尔兰加和H.巴尔登的影片获得了广泛的共鸣,如《马歇尔,欢迎你!》,影片嘲讽了佛朗哥政权。此后,贝尔兰加又执导了讽刺喜剧片《卡拉布依》、《普拉西多》、《刽子手》和《民族武器》等。导演H.加尔西·桑切斯的喜剧片《淡水鲑》特别表现出这种倾向。后两部影片运用了民族传统的讽刺手法,在处理上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它们使人想起西班牙导演L.布努艾尔按法国风格执导的影片《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
尖锐的社会政治批判也是美国某些喜剧电影的重要特点。反战主题体现在“黑色幽默片”中,如《奇爱博士,或者我怎样学会了不激动和爱上了炸弹》、《外科医生》和《22条军规》(均摄于1970年)。在美国其他一些喜剧电影中,社会历史的具体性常常被对仿佛是根深蒂固的人类恶习(诸如贪得无厌、粗俗、个人主义等)的批判所取代。这类影片有:《这是一个邪恶的、邪恶的、邪恶的世界》(1963)。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出现了一些喜剧影片,大多嘲讽陈旧的思维和日常生活中死气沉沉的现实,如《收起钱来逃走吧》、《香蕉》和《入睡者》。对“西部片”、“恐怖片”、“喜剧片”等的模仿也颇为流行。如影片《燃烧的马鞍》、《年轻的弗兰肯斯坦》和《无声电影》等。
雷内·克莱尔的创作是法国早期喜剧电影发展的高峰。他在30年代创作的政治片样式取得特殊成功,如《最后一个亿万富翁》。J.塔蒂导演的作品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也发展了法国进步喜剧电影传统,其代表作有《自由属于我们》、《世上所有的黄金》。他的某些影片批判了资产阶级”向精神贫困迈进”的倾向,如影片《我的舅舅》、《娱乐时刻》。在60—70年代法国喜剧片中涌现出了一批天才的导演与演员,如布尔维尔、费南台尔、埃泰克斯等。但是如喜剧电影一样,大部分影片仍局限在“大众文化”的范围之中,这一时期在法国喜剧艺术中也采用了传统的轻喜剧手法。
苏联喜剧电影一开始就与自己时代的现实任务紧密联系。这种传统加强了喜剧电影的社会职能、通俗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喜剧电影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喜剧片《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奇遇》(1924,由库里肖夫执导)成为早期喜剧片具有原则意义的成就之一。Я.普洛塔占诺夫导演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的代表作有《托尔若克的裁缝》、《董介果和别拉嘉》、《圣约翰的节日》和《傀儡》。早期的一些喜剧片的特点是积极肯定新生活的原则,如《带金子的女孩》、《两个朋友、模型和女朋友》等。亚历山大洛夫在战前拍摄的影片享有盛誉,如影片《无忧天使》、《伏尔加、伏尔加》和《大马戏团》等,这一时期的影片还有《富裕的未婚妻》、《拖拉机手》等。讽刺喜剧片本身在这些年代未能获得广泛的发展,但是在其他题材的喜剧电影中揭露官僚主义者、蒙骗者、追逐名利者的作品占重要位置。这一时期音乐、喜剧电影成为最主要的一种样式。
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电影艺术家们创作了反法西斯的讽刺作品《战时影片集第一号》。尤金为这部系列片执导了短片《安东·雷布金》。此后他以这部短片为基础执导了同名长片。尤特凯维奇创作了《战时影片集第七号》(帅克成为该片的主人公)和影片《新帅克历险记》。
50年代下半期至60年代在苏联电影艺术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天赋的喜剧导演。他们的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э.梁赞诺夫的作品《狂欢节之夜》和《骠骑兵之歌)、Ю.丘留金的作品《不屈服的人》和《姑娘们》、Л.盖达伊的短片《巴尔波斯狗和不寻常的赛跑》和《私酿酒贩》以及故事片《舒利克的“ы”字行动及其他的奇遇》,э.克利莫夫的作品《热烈欢迎或者禁止外人入内》和г.达涅里亚的影片《我漫步在莫斯科》及《三十三》。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喜剧电影片创作力求风格多样化的倾向尤为明显。在梁赞诺夫编导的一些影片中采用荒诞的形式塑造了一些主人公。他们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与贪财、社会不公正现象加以对照(如影片《小心汽车》)。梁赞诺夫其他一些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些质朴谦逊而普通的人们。他们常常碰到“奇迹”并由此而改变(电视片《命运的拨弄》、影片《办公室的故事》等)。他的作品《车库》和《两个人的车站》表现出明显的讽刺倾向,人物性格荒诞。影片揭露了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在盖达伊的影片中荒诞喜剧传统得到继承,如影片《高加索的女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换职业》、《借火柴的人》。在这些喜剧中无言的“喜剧”为辛辣的讽刺任务服务。荒诞的无言喜剧传统在м.柯巴希泽的短片中同样得到采用(如《婚礼》、《伞》等),з.沈盖拉亚的喜剧电影样式很多,从荒诞喜剧、悲喜剧到音乐喜剧,如影片《不平凡的展览会》、《怪人》等。此外,э.沈盖拉亚的喜剧片《维利街的旋律》也颇具特色。
70年代达涅里亚的作品描绘出喜剧电影的发展前景。在他的影片中对现实中的消极现象进行辛辣讽刺与深刻心理剖析及日常生活的真实性融为一体(如影片《阿福尼亚》),环境与性格刻画的准确性同动作的抒情气氛浑然一体(如影片《别难过》、《米米诺》和《秋天的马拉松》等)。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艺术中喜剧电影也占重要位置。这些作品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讽刺,如波兰影片《尼克杰姆·德兹玛》、南斯拉夫影片《部长夫人》和古巴影片《十二把椅子》。
古巴影片《一个官僚之死》嘲讽了现代官僚主义现象。在民主德国的喜剧片《忠臣》中揭露了军国主义社会历史的和心理的根源。在民主德国喜剧电影中赖什的创作颇有成就(代表作有《魔法家安东》)。捷克斯洛克电影艺术运用了喜剧幻想剧的手法(如《缪赫高泽老爷》和《一世纪的人》)。60年代在这一领域里有成绩的影片有《鹰羽》、《我们的老约瑟夫》。匈牙利的喜剧电影作品水平也很高,如影片《12副眼镜的故事》、《顽童》、《贫穷的外交官》等。保加利亚的作品有《别墅区》,该片讽刺了小市民对生活狭隘追求的各种表现。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电影艺术家们也创作了本民族的喜剧电影作品。许多年轻的电影工作者正在掌握喜剧电影社会责任的职能。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