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三电影

[电影]第三电影:

又称“游击队电影”。

以反对殖民主义为目标的电影。由古巴电影导演费南多·索拉那斯和奥太维·葛蒂诺于70年代初首先提出。他们要求把电影作为一种战斗武器来配合亚非拉的反对新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索拉那斯宣称,“第三电影”的斗争目标是揭露“第一电影”(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电影)和“第二电影”(以拉美国家摹仿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电影为代表的宣传新殖民主义的民族电影)的反动性。

为您推荐

[电影]八十年代的一代

[电影]八十年代的一代:在1979年,法国三位年轻导演阿兰科尔诺(《黑色事件》),雅克·杜瓦荣(《怪妞儿》),安德烈·泰内希(《勃朗蒂姊妹》)代表法国参加了第三十二届戛纳电影节。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点,法国电影界..

[电影]法国“新浪潮”派

[电影]法国“新浪潮”派:形成于1959~1960年间,最早的核心是由《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家集团组成。他们要求电影摆脱戏剧结构、努力接近“现代文学”,也就是接踵而至的所谓“作家电影”。其特征:①生活好象是自然而然在那里..

[电影]青年电影流派

[电影]青年电影流派:西班牙出现电影流派。其特点是让那些年轻的“进步的”或过时的明星做主角,题材是反映社会思想风俗在年轻一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它力求清新、直接了当、具有见证力,是一种介于纪录和讽刺批评之间的影片..

[电影]战后实验电影

[电影]先锋派

[电影]先锋派:从1920年到1930年,路易·德吕克、杰尔曼·杜拉克和让·艾普斯坦创立了先锋派电影的理论,并且形成了一种运动。先锋派这个名词,是指企图把电影美学的所有可能性尽量表现出来的一种探索、实验和研究。其特点是..

[电影]意大利电影圈

[电影]意大利电影圈: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特别是导演和编剧,在战前被文化界视为“意大利知识界的外籍军团”。战后,他们创作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擦鞋童》等影片,形成了“新现实主义”的..

[电影]战斗电影

[电影]战斗电影:出现在法国的一种非商业性的、反映社会政治斗争的纪录电影。它在法国政治电影中,色彩最浓,与现实生活连接最紧,其起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量出现并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是在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