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行:
影片制作完成后、公开放映前所进行的一种商业活动。拍摄和后期制作完成以后,关键性的工作便开始了:发行您的成品电影。作为一部电影的制片人,所有者,版权使用颁发者或投资人,您希望确保您的影片拥有最好的发行商。在欧美各国,影片由发行商向制片公司购买发行权,在某一特定地区发行,期限通常是五至七年。发行商再将放映执照发给放映商(指影院),提供影片给影院上演并收取费用,这笔费用通常称为片租。发行商一方面要与放映商事先协调影片上演档期,一方面要为戏院准备影片拷贝和宣传资料。发行商对影片的上映和制作有实质的影响,尤其是影片制作。
二十世纪初,英、美各国电影采直销方式,中间的发行阶段并不存在,制片公司自己有销售影片的店,直接把拷贝卖给放映商,以呎论价,不问影片内容,除非内容非常特别。巡回放映商一次买下五、六部影片的拷贝,凑成长度足够的节目,然后拿到乡下去巡回放映,直到拷贝用坏为止。当时,即使在城区,固定的戏院也不多见,因此,一组节目连放几个月根本不成问题。
后来,固定戏院慢慢增加,为了使观众习惯去同一家影院看电影,戏院经常换片的需要随之增加,同时包片型态也在戏院竞争下,逐渐出现,自称承租商或发行商的中间商人应运而生,开始大量买进影片拷贝,租给放映商。放映商就靠他们来安排放映节目。影片公司发现,发行商有时只买一个拷贝,私自把拷贝翻底并大量印制,租给放映商。此外发行商有时不愿以承租方式把片子给影院放映,采分帐进行,为反制这种状况,规模大的制片公司纷纷自己发行影片。1909,这些大公司成为一各电影托辣斯,名叫电影专利公司(Motionpicturepatentscompany)。小公司和巡回放映商虽然被消灭了,但新的体制却稳定了电影的经济基础,解决1907年后电影院财务危机,使影片继续保持品质与产量。集中在美国的重要发行商,后来又发展成一种垂直连续的电影托辣斯,拥有自己的片场,制片公司和全国性院线,这种垄断优势直到1958年「反托辣斯法」通过,影片发行才从垂直生产线中分出来,现在美国法律也禁止影片强迫配销,要求实力销售。英国则透过RankOrganization公司和Anglo-Emi公司双轨垄断,维持垂直连锁产销体系。
实际上,除影院之外,国产电影在其它相关渠道的发行/销售上还远远不够,仅仅是停留在那些简单易操作的层次上,比如音像版权的出售和电视台播映权的出售等。当然音像版权近年来价格有了飞速提升,甚至许多国产电影的音像版权收入大大超过了票房收入。开阔的发行理念对于影院发行同样也会产生刺激和促进作用,电影系统全局的繁荣与发行环节的繁荣也同样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在产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从《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到《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从民营企业获得国产电影的国内发行资格到《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出台再到今年电影产业年的确定,国产电影的发行作为整个电影产业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