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

五幕话剧。

欧阳予倩着。1941年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

作者以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袖忠王李秀成的事迹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忠贞坚定,谋略超群、英勇善战、忍辱负重而又独撑大局的太平天国革命将领的英雄形象。

剧本从曾国荃重兵包围太平天国的首府天京,天京处于危急中写起。到天京陷落、李秀成被杀为止。

这正是太平天国走向失败的最后苦撑的时期。杨韦事件后,太平天国力量大为削弱,面临着天国的死对头曾国藩的湘军日益猖狂的围攻,形势一天比一天险恶。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内部本应精诚团结,励精图治,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但洪秀全脱离群众,高居深宫,且渐昏聩。他猜忌有功将领,重用洪氏兄弟,朝政被宵小之徒把持,勾心斗角,流言四播,奸佞更张,忠良悔气,百姓遭殃。李秀成就在这种处处猜忌,事事执肘,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团结谭绍光等忠贞之士,竭心尽智,在军事上与顽敌殊死之战的同时,在政治上坚持原则,与蒙得恩、洪仁达等奸佞之辈坚决的斗争,力图挽回颓局,重振天国之威。当太平天国面临最后的危机关头时,他语重心长的对部下说:“一个人的生死不要摆在心上,胜、败、利、害不要看得太重,天地间的正气,总要有人撑持。就算是有一些大官、大绅士、大阔佬不爱国,千千万万的兵士,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是都为了国家,拼他们自己的性命吗?”正是这一种信念,贯穿李秀成行动的始终,直到最后蒙难献身。剧本上演时,正是皖南事变发生不久,人们记忆犹新。剧本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告诉人们,太平天国不是败于清朝和帝国主义,而是败于内部的分裂,败于奸佞的当政和叛徒的出卖。这就把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的斗争,而国民党顽固派却在制造分裂,进攻新四军、八路军,使亲者痛,仇者快,损害了抗日大局,损害了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全剧人物多、篇幅长,但都紧紧围绕着刻画李秀成这个中心人物形象而着墨,集中突出,杂而不乱,生动感人。另外,在运用某些电影和戏曲手法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为您推荐

重逢

重逢:独幕话剧。丁玲着。初刊1937年12月16日武汉《七月》半月刊第5期。初收1938年1月上海南华出版社版《苏区的文艺》。剧本写抗日战争初期,抗日军政治部地方工作人员白兰、张大山等被捕后宁死不屈,坚持斗争,张大山等惨遇..

雾重庆

雾重庆:又名《鞭》。五幕话剧。宋之的着。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12月初版。剧本描写一群由北平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沙大千原想从军杀敌、却报国无门,生活无着,不得不和妻子林卷妤开起“七七小饭馆”,不久便在恶浊的社..

这不过是春天

这不过是春天:三幕话剧。李健吾着。1937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剧情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北京,革命党人冯允平衔命从南方来到北京,住在昔日的恋人,今日警察厅厅长的夫人家里,而此时警察厅长正奉命捉拿的革命..

原野

扬子江的风暴

扬子江的风暴:歌剧。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收入1937年上海杂志公司《大众剧选(一)》。该剧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码头工人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情形。淞沪抗战后,上海工人阶级不顾帝国主义及其走..

回春之曲

回春之曲:三幕话剧。田汉着。1935年1月30日上海舞台协会在上海首演。初收1935年5月上海普通书店版《回春之曲》。剧本写九一八事变后,侨居南洋的青年高维汉抱着满腔热情回国参加抗日斗争。在一二八战争中受重伤失去记忆..

一只马蜂

一只马蜂:独幕话剧。丁西林着。初刊于1923年10月上海《太平洋》(双月刊)第4卷第3号。初收于1925年5月北京大学现代评论社版《一只马蜂及其他独幕剧》。剧本讥嘲社会上的封建意识,写一位吉老太太表面上宣称赞成子女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