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又称“神话批评”。当代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发表的巨著《金枝》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原型批评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原型”即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被认为是民族经验、情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型或模式,以神话或图腾崇拜的方式被人们无意识地理解和传递着。神话、寓言等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这种原型的具体表现。原型批评旨在寻找隐藏于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模式,在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中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一些基本的文化形态。1957年加拿大文学理论家N.弗莱发表的《批评的解剖》一书,被认为是原型批评的代表作之一。
为您推荐
刘伶: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曾任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而治,被黜免。为避免政治迫害,嗜酒佯狂,任性放浪,自称“唯酒是务”。后世常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情饮酒、逃避现实的典..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点是在坚持六项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艺术上的不同形..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尤子。因慕战国蔺相如,故改名。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为郎官、中郎将、孝园令。曾与卓文君相恋私奔,当垆卖酒,成为文坛佳话和文学题材。口吃而善著书,是汉赋全盛时期的主要作家之一..
赤桑镇:新编古装戏。包拯之嫂吴妙贞,闻悉包拯铡死己子包勉后,赶至赤桑镇包拯处哭闹,责难其忘恩负义。经包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大义说服吴氏,包拯愿代包勉奉母,叔嫂和好如初。此剧系何异旭据秦腔改编。裘盛戎、..
孙子俊:河南杞县人。11岁在杞县公义班学打鼓,出师后曾相继在开封大舞台和郑州明星、群星舞台为陈素真、阎立品、李景萼等表演艺术家司鼓。1950年随群众剧团南下武汉,之后直至“文革”初一直担任武汉市豫剧团副团长并兼..
抄过场:
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叉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剧本上常标以“分上,过场下”等舞台提示,多用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