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俊②

孙子俊:河南杞县人。11岁在杞县公义班学打鼓,出师后曾相继在开封大舞台和郑州明星、群星舞台为陈素真、阎立品、李景萼等表演艺术家司鼓。1950年随群众剧团南下武汉,之后直至“文革”初一直担任武汉市豫剧团副团长并兼任鼓师,伴奏了上百个剧目。其鼓音清脆,节奏准确,刚中含柔、柔中有刚,与演唱者及其他乐手配合默契,促成舞台整体艺术的“一棵菜”样式。系湖北省剧协会员。





为您推荐

抄过场

抄过场: 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叉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剧本上常标以“分上,过场下”等舞台提示,多用于追..

跷功

跷功: 旧时戏曲旦行表演基本功,称“踩跷”。“跷”为小脚形化妆用具,分硬软两种。“硬跷”用木制成,“软跷”用布衲成。用时绑在演员双脚掌或小腿肢上,外套绣花鞋,着大彩裤遮住真脚,而将“小脚”露出。“踩跷”即模仿封建时..

狸猫换太子②

狸猫换太子:新编古装连台本戏。北宋年间,东宫李后生下太子,被西宫刘妃与内侍郭槐陷害,用剥皮狸猫换下太子,妄称李后生下妖孽,继命宫女寇珠将太子抛入御河。经寇珠与总管陈琳相救,太子密交八贤王抚养。数年后,遭难太子..

王士禄②

戏曲亮相

戏曲亮相: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集中而突出地显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亮相有单人、双人或多人等各种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和剧情,以及人物在剧中所处的或主或..

手绢功

手绢功: 戏曲中运用手绢的表演技巧。源于二人转,吉剧又有所发展。手绢有四角和八角的两种,过去旦脚用四角手绢,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等,手绢不出手,近年来,男女演员多用镶亮片的双层八角手绢,发展出转绢、叼绢、托..

细旦、粗旦

细旦、粗旦: 宋元戏曲脚色名。宋周密《武林旧事》记民间“舞队”名目有“细旦”“粗旦”,将“旦”分别粗、细两种类型。细旦即是小旦,俊扮之旦色;粗旦为丑扮之喜剧角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记傀儡戏亦有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