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院——河南豫剧院二团——河南省豫剧二团:1956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建立,交河南代管。院长常香玉,副院长周奇之。时为全国八大剧院之一。院部设郑州。辖三个表演艺术团体和行政办公室、艺术室、河南人民剧院。行政办公室有秘书股、人事股、财务股;艺术室有编导组、音乐设计组、舞美设计组,附属舞台美术工厂。一团以演传统剧目为主,二团以演新编历史剧为主,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1964年后三个团均演现代剧。“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院以《沙家浜》、《海港》两个剧组划分。1973年改为一团、二团。1978年恢复原建制。河南人民剧院独立。二团成员多出自原河南大众剧团、人民剧团,编制为80人,团长盖韵秋,创作人员由院部艺术室统一安排使用,主要演员有吴碧波、刘九来、唐喜成、李斯忠、张桂花、李香英等,行当齐全,乐队中西结合,以演新编历史剧为主。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排演的主要剧目有《合凤裙》、《正气图》、《杨八姐盗刀》、《封神榜》、《穆桂英》、《打金枝》、《三哭殿》、《武则天》、《十五贯》、《夺印》、《琼花》、《节振国》、《百将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曾参加中南区戏剧会演,足迹遍及华北、中南各省、市。“文化大革命”期间并入豫剧院第二剧组,演出了《沙家浜》、《杜鹃山》、《龙江颂》、《春花》、《青砖歌》等剧目。1978年恢复原建制后团长为甘廷伦,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调入,加之新涌现的张梅贞、王素珍、轩玉亭、赵玉英、修正宇、杨志礼、李文彬和夏相林、葛圭章、谢巧官、朱玉双等一批中青年演员、导演,很快排出了《秦雪梅》、《蝴蝶杯》、《燕燕》、《司马貌告状》、《盘夫索夫》、《下陈州》、《三夫人》、《包龙图坐监》等剧目。1979年与牛得草合作演出的《唐知县审诰命》曾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创作、演出一等奖,同年拍成电影戏曲艺术片发行国内外。1985年改称河南省豫剧二团,成为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直属省文化厅领导,演职员达到100余人。先后担任团长的有张葆林、王豫生、夏相林等。此间,主要演员继阎立品、吴碧波、唐喜成等老一代艺术家之后,一批中青年演员如郭美金、王秦英、樊萍、王红丽等相继涌现并成为本团艺术骨干。80年代中后期,王清芬、贾廷聚、高玉秋、卢玉琴等不仅陆续进入并且成为担纲领衔的主演,使该团实力更为雄厚,除原有保留剧目外,很快又排练演出了《司文郎》、《盘夫索夫》、《秦雪梅》、《包龙团坐监》、《血溅乌纱》、《巾帼英雄》等一批好戏。在体制改革大潮中,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曾一度以荥阳豫剧团为班底,合组“河南省清芬豫剧团”,历时4年,不仅排演了《富贵金莲》等新戏,培养了张艳萍等后学,还参加了中国戏剧节,夺了“梅花奖”。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以青年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为代表(及此前此后)的一批豫剧中坚及新秀的调入或涌现(如兰力、孟祥礼、高红旗、柏青、田敏、李根旺、祁秋娥、王可畏、郑惠娟、郭冬玲、邵文霞等),使省豫剧二团阵容大为改观,堪谓欣欣向荣,一派生机。《骨肉恩仇》等4部剧目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由李树建领衔主演的《程婴救孤》和《清风亭》则被中央电视台戏曲精品库录制收藏,前者参加了2004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不仅荣获了文华大奖和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并且又于2005年荣获了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之冠,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戏剧界专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该剧拍摄为电影后,又获戏曲优秀片“华表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