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琴曲。又名《阳关曲》。曲谱最早见于1491年前,南昌龚经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全曲残存8段,只在第1段用了王维原诗。现存琴谱30多种版本,共6种类型,这6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各派琴谱均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谱本最初见于明嘉靖十年(1530)黄龙山辑印的《发明琴谱》(全名为《新刊发明琴谱》)。后经清同治三年(1864)张鹤撰印的《琴学入门》加工、整理一直流传至今。近年有人将其曲调改编成合唱、合奏、重奏和其他乐器独奏等形式,古朴而有新意。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