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剧②

社会问题剧:也称“问题剧”,戏剧的一种类型。它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剧中情节的推演和人物生活、命运的展示而提出现实社会生活中引人思考的社会问题。它一般都具有现实社会生活的针对性。剧作家有时在剧中明白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感情的好恶,更多的则是把这种看法和情感隐于情节的演进和人物的塑造之中,并不表示明确的看法,但又都表现了作家的思考和希图也引起观众思考的创作取向。一般情况下,在问题剧中作家只提出问题,不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意在引人思考。问题剧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在当时蓬勃开展的民主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戏剧,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在此时的问题剧中,剧作家站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通过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引人思考,一般都宣扬了个人主义的叛逆精神和道德改善的观点,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化,曾产生广泛强烈的社会影响。19世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他的作品《玩偶之家》(《娜拉》)、《人民公敌》等是这类剧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社会问题剧这一形式,曾被世界各国剧作家广泛运用,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这类剧所提出的社会问题是有变化的。

为您推荐

幕、场②

幕、场:戏剧名词。指戏剧创作或演出中,按剧情时间、地点、事件转换变化的需要而划分的段落。舞台大幕拉开一次,叫做一“幕”;大幕并不闭合,剧中场景(背景)却变换了,称一“场”。一幕,按剧情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划分为若干..

舞台调度②

舞台调度:也称“场面调度”。舞台调度是导演艺术的主要手法之一。一般是指导演根据其对一部戏剧的整体艺术构思,合理地安排人物在戏剧规定场景中的活动,协调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演出时的层次位置,以及人物与景物之间..

性格演员②

性格演员:戏剧术语,与“本色演员”相对而称。特点是演员在舞台或银幕上塑造人物时进行“性格化”的表演,即演员在其人物形象的创造中着重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这种演员在其表演中,能运用自己对角色性格的深入体验和高..

假定性②

三一律②

三一律:戏剧术语,也称“三整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剧本创作原则,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布瓦洛提出,并风行于一时。三一律规定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规定每剧只表现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要发生在同一..

舞台美术②

舞台美术:戏剧或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布景、灯光、化装、服装、效果、道具等。舞台美术的任务是舞台美术工作人员依据剧本内容和演出的需要,在导演的统一构思下,运用多种艺术造型手段,创造剧中环境、..

虚拟动作②

虚拟动作:戏剧表演的艺术术语,是戏剧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手段。虚拟动作指演员表演原需附着实物而进行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虚拟地进行表演。虚拟动作在话剧、歌剧、哑剧、舞剧等的表演中常有运用,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