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②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习称“四功”。中国戏曲有“载歌载舞”的艺术特征。“歌”指“唱”和“念”,“舞”指“做”和“打”。唱,是角色通过各种唱腔来叙述事物,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如京剧的唱腔主要包括西皮、二黄、昆腔、吹腔及一些曲牌和杂腔小调。戏曲的唱词,是一种诗体文字,它必须具有可听性,一般均是无须视觉,光凭听觉就能听懂的口头诗。好的唱词都是文学性和通俗性两者完美的结合。念,是指角色所念的道白,这种道白就是对话,是诗化了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一种朗诵体的诗。念白不仅应具有诗歌性,而且还应注意与唱腔的协调性。戏曲行话云:“唱是有伴奏音乐的念白,念白是无伴奏音乐的歌唱。”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扑翻武打。中国戏曲中的一些武打戏和有武打场面的戏,主要吸收融化了杂技和武术等特技,使之进一步戏剧化。做,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形体动作,也包括戏中的各种舞蹈动作,它特别讲究“趋合规矩”、“步中圆方”。有的行当特别擅长唱功(如“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或武打为主(如“花旦”、“武净”),但每个演员都必须有机地掌握和运用唱、念、做、打这四个方面的功夫,才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国歌舞剧”的戏曲艺术的功能。

为您推荐

参军戏②

参军戏:中国唐宋时代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唐宋时代称“参军戏”,宋代也称之为“杂剧”。起源于秦汉时代的“俳优”(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关于它具体的形成时代,诸说不一:有认为始于东汉,有认为始于后..

杂剧②

杂剧:戏曲名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正完整的戏曲形式。它大约产生于宋金时期的两河地区(今山西与河北相邻一带),流行于北方,成熟于元代。杂剧的产生,是古代各种说唱文学和舞曲歌词在民间逐渐演化,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

南曲②

南曲: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后期徽宗到南宋光宗年间,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的一种独具艺术风格的民间戏曲。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逐渐形成。元代南北统一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南戏也逐渐北上,出现..

《放下你的鞭子》②

《屈原》②

《屈原》:中国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优秀剧。剧本描述了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与楚怀王、郑袖等可耻卖国行径进行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伟大的诗人兼政治家屈原的崇高形象,歌颂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斗争..

《麦克白》②

《麦克白》: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1606年根据苏格兰历史创作的一出悲剧。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征服叛乱回来,遇见三个女巫,预言麦克白本人和班柯的后代将作苏格兰国王。女巫的预言,自己的野心和妻子的怂恿,促..

《茶馆》②

《茶馆》: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剧本以老字号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线索,通过三个社会生活横断面的描绘,展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繁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小茶馆反映时代的大风云,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