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②

杂剧:戏曲名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正完整的戏曲形式。它大约产生于宋金时期的两河地区(今山西与河北相邻一带),流行于北方,成熟于元代。杂剧的产生,是古代各种说唱文学和舞曲歌词在民间逐渐演化,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唐代的参军戏,宋金时期的杂剧、院本、诸宫调等,在创作和演出上都具有元代杂剧的雏形,为元杂剧的成熟准备了条件。元统一全国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扩大,文化娱乐需求提高,出现了戏曲演出的专门场所。同时由于元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一些汉族文人受到排挤,促使他们与下层人民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现实,从而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杂剧,涌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有成就的杂剧作家。元杂剧的内容大多为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的斗争和借古讽今,现实感很强。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泛三部分组成,一般分为四折。音乐曲调主要为北方民歌乐曲。角色的配备细致齐全,主要有末、旦、净、杂,一本戏只能由一个主要的角色唱。曲文采用当时北方人民的口语,通俗朴素,生活气息浓厚。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如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一般“杂剧”一词通常多指元杂剧(或称“元曲”)。

为您推荐

南曲②

南曲: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后期徽宗到南宋光宗年间,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的一种独具艺术风格的民间戏曲。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逐渐形成。元代南北统一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南戏也逐渐北上,出现..

《放下你的鞭子》②

《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剧本,1931年集体创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曾广泛演出。剧本的中心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某父女由东北逃入关内,以卖唱为生;一天,卖唱时女儿因饥饿过度而昏倒于地,老父却扬鞭抽打,迫其再唱。..

《屈原》②

《屈原》:中国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优秀剧。剧本描述了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与楚怀王、郑袖等可耻卖国行径进行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伟大的诗人兼政治家屈原的崇高形象,歌颂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斗争..

《麦克白》②

《茶馆》②

《茶馆》: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剧本以老字号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线索,通过三个社会生活横断面的描绘,展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繁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小茶馆反映时代的大风云,描..

《李尔王》②

《李尔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的著名悲剧。作于1606年,根据英国历史和以前流行的文学作品加工改编而成。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要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言过其实地表白对父亲的爱,结果..

《阴谋与爱情》②

《阴谋与爱情》:德国戏剧家席勒(1759~1805)青年时期的代表剧作,写于1783年。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个封建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他不顾阶级地位的悬殊和父亲的反对,毅然要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