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经②

锣鼓经:简称锣经,戏曲打击乐各种鼓套子的泛称。把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堂鼓等打击乐器组成合在一起,通过打击出不同的快慢、强弱节奏,演奏出不同的锣鼓经,烘托舞台气氛,配合演员表演。如“急急风”、“阴锣”、“冲头”等。锣鼓经的记谱方式为:大,代表单皮鼓;衣,代表板;仓,代表大锣;才,代表铙钹;台,代表小锣。

为您推荐

吕剧②

吕剧:中国戏曲剧种。又称“化妆扬琴”、“琴戏”、“驴戏”、“迷戏”、“蹦蹦戏”等由说唱形式的山东(东路)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清末,广饶具演唱东路琴书的时殿光、谭秉论,崔心悦等人,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采用..

晋剧②

晋剧:梆子声腔系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亦称“山西梆子”、“中路梆子”。其唱腔音乐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等,亦属板腔体形式。主要板式有[平板]、[二性]、[流水]等。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等。较有影响..

鼓师②

鼓师:俗称“鼓佬”。戏曲乐队的总指挥。左手持板,右手持签,有时两手均持鼓签交替击鼓。鼓师运用不同的鼓点,控制着打击乐和管弦乐的起住、快慢、轻重,以适合剧情和演员表演的需要,鼓师的动作和姿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豫剧②

蒲剧②

蒲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蒲洲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梆子声腔系统的重要支脉,属板腔体形式。主要板式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流水板]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并辅以笛、二股弦等,以板鼓、梆子击节。其唱腔旋..

白剧②

白剧:原名“吹吹腔”,是我国白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洱源、大理、鹤庆等白族聚居区。“吹吹腔”自清代乾隆年间即在这一带流行,1949年后,又吸收了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一些音乐曲调,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提高,并改称..

上党梆子②

上党梆子:梆子声腔系统内的重要分支,亦称“东路梆子”或“上党宫调”,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与其他一些梆子声腔剧种不同,其名为梆子,但在它的唱腔音乐中包括了昆腔、罗罗腔、赚戏和皮黄的曲调,成为具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