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②

豫剧:中国戏曲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新疆、西藏等地亦有豫剧剧团。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形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发展而成。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演奏曲牌分笛牌与弦牌两种。常用笛牌有[满堂花]、[紫金杯]、[风入松]等,常用弦牌有[苦中乐]、[四合令]、[朝天子]等。唱腔属板腔体,常用扳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原有豫东调、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祥符调、沙河调四种流派,现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发声多用假嗓,曲调高亢激越、称为“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发声用真嗓,曲调婉转深沉,称为“下五音”。近年来两派已趋合流。传统剧目有650多部,代表性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红娘》、《对花枪》、《大祭桩》等。现代剧以《朝阳沟》、《刘胡兰》等影响较大。

为您推荐

蒲剧②

蒲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蒲洲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梆子声腔系统的重要支脉,属板腔体形式。主要板式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流水板]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并辅以笛、二股弦等,以板鼓、梆子击节。其唱腔旋..

白剧②

白剧:原名“吹吹腔”,是我国白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洱源、大理、鹤庆等白族聚居区。“吹吹腔”自清代乾隆年间即在这一带流行,1949年后,又吸收了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一些音乐曲调,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提高,并改称..

上党梆子②

上党梆子:梆子声腔系统内的重要分支,亦称“东路梆子”或“上党宫调”,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与其他一些梆子声腔剧种不同,其名为梆子,但在它的唱腔音乐中包括了昆腔、罗罗腔、赚戏和皮黄的曲调,成为具有五..

眉户②

傩戏②

傩戏: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并有不同地区的分支和流派。其一,主要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演出团体为家民业余班社,每逢节日在祠堂内演出。演员戴柳木雕成的面具,极似神庙中的雕像。表演简单而原始,用锣、钹、鼓等..

闽剧②

闽剧:戏曲剧种之一,亦称福州戏。发祥于闽中及闽东沿海地区,并在当地流行。其渊源是在明万年间形成的“江湖调”、“平讲班”、“唠唠班”、“儒林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合并,至辛亥革命后而成为闽剧的。后又吸收京剧..

板胡②

板胡:弦鸣(拉奏)乐器。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又称“梆胡”、“秦胡”、“胡呼”、“大弦”、“瓢”等。是伴随戏曲梆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明末清初以来,随着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普遍用于河北梆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