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58年。
作品15。这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庄严倔强,情怀激荡;第二乐章吟咏如歌,悠思翩翩;第三乐章具有贝多芬式的雄浑力量和轩昂勇进的气势。这部作品构思宏伟,具有史诗性,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该作创作技巧复杂,形式庞大,堪称协奏曲之巨。
但在莱比锡首演即告失败,作者备受打击,从此放弃了器乐曲的写作。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58年。
作品15。这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庄严倔强,情怀激荡;第二乐章吟咏如歌,悠思翩翩;第三乐章具有贝多芬式的雄浑力量和轩昂勇进的气势。这部作品构思宏伟,具有史诗性,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该作创作技巧复杂,形式庞大,堪称协奏曲之巨。
但在莱比锡首演即告失败,作者备受打击,从此放弃了器乐曲的写作。
c小调第一交响曲:德国交响曲。勃拉姆斯作曲。完成于1876年。作品68。这部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用了近15年的时间。于1876年11月在卡尔施鲁尼首演,后又在几个城市由作者亲自指挥演出。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传统的奏鸣曲..
e小调第二交响曲:俄国钢琴家、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作于1907年。作品27。乐曲表现了作者从第一交响曲演出失败之后的失望,消沉,后逐渐回到生活,回到音乐创作中去的历程。全曲由4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基本形象富于戏剧性,描绘..
D大调弦乐四重奏: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作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一生写过两部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是献给他的夫人的。乐曲柔婉抒情、朴实亲切。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主题具有俄罗斯风格,表现了人民的精神力量。..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作于1862年,出版于1870年。这是作者两首同类作品中更着名的一首,是他在圣彼得堡任宫廷提琴师时的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具有狂想曲性质。第..
阿玛拉瓦提雕刻:印度古代雕刻。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安达罗王国,建都阿玛拉瓦提,故名。该地区的雕刻艺术继承了印度古代巴卢特与山奇的优秀传统,成为印度民族风格的重要代表。其早期作品保持着无忧王石柱到利普拉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