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音乐

歌剧音乐:歌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带有强烈的戏剧性,音乐形象比一般纯音乐更明确、具体。近代西洋歌剧音乐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流行于欧洲。包括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等。中国歌剧是“五四”运动以来在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音乐发展起来的。

为您推荐

柏辽兹

柏辽兹(HectorBerlioz,1803—1869):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标题音乐奠基人之一,浪漫乐派代表。创作追求新颖,讲究色彩丰富的配器、戏剧化处理的音乐表现方式。交响乐创作成就更大,使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作有交响乐《幻想》、《哈罗..

郭沔

郭沔:南宋后期浙派琴家。字楚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一生清贫。曾收集整理多种流传于民间的琴曲。作品多抒发对现实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主要有《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秋风》、《步月》等琴曲。..

叙事曲

叙事曲:原指12—13世纪行吟诗人唱的一种叙述故事的歌曲。14—15世纪后,在西方一些国家,成为独唱曲的总称。19世纪以来,则指钢琴伴奏或乐队伴奏的叙事性独唱或合唱歌曲。歌词多为史诗、叙事诗,曲调一般较为口语化,与歌词结合紧密。如舒..

郑律成

威尔地

威尔地(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1838年开始歌剧创作。早期作品突出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斗争精神,如《纳布科》、《欧那尼》等;中期作品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以民族性的音乐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如《弄臣》、《茶花女》等..

朱载堉

朱载堉(1536—约1610):明代乐律学家。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总结发展了前人的乐律理论,通过精密计算与实验,创造出“新法密率”。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家。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

普契尼

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121家。作品着力追求动人的情节、强烈的情感和舞台效果。内容多涉及中下层人物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注重音乐表现的戏剧性、表情性、流畅性。主要作品有《曼侬·列斯科》、《波希米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