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生

魏长生(1744—1802):秦腔演员。字婉卿,四川金堂人。工花旦。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京,以《滚楼》一剧轰动京城,使秦腔一度风靡京都。表演生动细腻,勇于创新。后18被逐离京。1801年复至京,翌年夏演《背娃入府》,下场后死于后台。

为您推荐

侯喜瑞

侯喜瑞(1892—1984):京剧演员。北京人。8岁入喜连成科班学戏,初习梆子老生,后改皮黄架子花脸。19岁拜名净黄润甫为师,艺事精进。先后与许多京剧艺术家同台合作,相得益彰。擅演《战宛城》、《阳平关》、《盗御马》、《丁甲山》、《取洛阳..

余三胜

余三胜(生卒年不详):京剧演员。名开龙,湖北罗田人。原系汉调老生,道光时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在徽剧、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较大创造。长于西皮与反二黄。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时称京剧“..

戏曲服装靠

靠: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萧长华

板眼

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奏乐或唱曲时,每一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分别称为三眼板(四拍子),一眼板(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金少山

金少山(1890—1948):京剧演员,北京人,满族。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他身材魁伟,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在铜锤唱腔基础上,吸收了架子花脸的唱功和做工,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都有自..

四大声腔

四大声腔:①明中叶流行的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和昆山腔合称为南戏四大声腔。②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声腔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③明以来,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各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声腔系统,现一般称为四大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