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华

萧长华(1878—1967):京剧演员,教师。艺名宝铭,字和庄,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8岁学戏,12岁登台。对京剧各行脚色大都通晓,尤长于“方巾丑”。1940年起任喜连48成(后改富连成)科班教师达36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

为您推荐

余三胜

余三胜(生卒年不详):京剧演员。名开龙,湖北罗田人。原系汉调老生,道光时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在徽剧、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对老生唱腔有较大创造。长于西皮与反二黄。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时称京剧“..

戏曲服装靠

靠: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金少山

金少山(1890—1948):京剧演员,北京人,满族。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他身材魁伟,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在铜锤唱腔基础上,吸收了架子花脸的唱功和做工,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都有自..

四大声腔

张二奎

张二奎(约1820—约1860):京剧演员。直隶(今河北)人。道光时在北京主持春和班,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为当时京剧的“老生三杰”。擅演王帽戏(帝王一类角色),唱腔28淳朴有力,咬字以京音为准,形成自身艺术流派,也称“奎派”。..

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

锣经

锣经:锣鼓经的总称。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以口头模仿诵念各种锣鼓点子的音响,如僧侣诵唪禅经,故借喻为锣经。一般用某些相应汉字记录成谱。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等。解放后也试行了几种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