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WKMRHJSbFfGREKJMNGOgHaFENBHRG],1823—1886):俄国剧作家。1847年开始创作。作品塑造了俄国各阶层众多人物形象,展示了农奴制改革前后广阔的社会风貌,对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甚大。一生写有剧本近50部,代表剧作是《大雷雨》。此外还有《家庭幸福图》、《各守本分》、《贫非罪》、《肥缺》、《没有陪嫁的女人》、《狼与羊》、《无辜的罪人》等。
瓜里尼(BattisaGuarini,1538—161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首创悲喜混杂剧。作品在同一场面既表现上层人物,又表现一般平民,从而打破了传统悲剧专写上层人物,喜剧只写下层人物的界限,扩大了剧作的题材和影响,对戏剧艺术发展有重大贡献。写有剧本..
排演:又称“排练”。表演艺术作品在演出前的主要准备工作。一般先是由导演领导演出人员分析研究剧本,确定演出目的、表现手段、风格、人物形象等。然后按导演的艺术构思,经过初排、连排、总排和彩排等阶段,达到正式演出水..
易卜生(HenrikJohanIbsen,1828—1906):挪威剧作家,欧洲“问题剧”创始人。曾任挪威剧院艺术指导。积极倡导55民族戏剧,从事创作。后侨居意大利、德国20余年。前期作品多以民间传说、历史和英雄故事为题材,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中期作品主要是..
埃斯库洛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誉为“悲剧之父”。作品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成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歌颂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品格和爱国精神,特点是结构单纯、语言优美、风格庄严、寓意深刻,有鲜明的倾向..
性格化表演:戏剧、电影、电视剧术语。与“本色表演”相对。指擅长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技巧。习称此类演员为性格化演员。对剧中有某种特别突出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生理、行为有特殊表现的角色,则称性格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