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说文学

非小说文学:

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不象小说也不象新闻报道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由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在1966年出版的名着《在冷血中》,加上了“非小说文学作品”的副题而得名,并由此开创了该种文学创作的样式。《在冷血中》真实地描写了一件轰动美国的凶杀案。它是根据杀害一个富农及其全家的可怕的堪萨斯凶杀事件而写成的,并最后提出了大量的美国社会问题。非小说文学的特点是用小说的形式去写真人真事,它既有确凿的事迹,又有虚构的情节。主要作家作品有:卡波特的《在冷血中》、威廉·斯泰伦的《纳特·特纳》、多克托罗的《格格泰姆音乐》等。

为您推荐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现代外国文艺理论着作。荷兰着名比较文学家佛马克和易布思着。1977年出版。中译本由林书武、陈圣生、施燕和筱芸翻译,三联书店1988年出版。佛马克教授是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对东西方文化有精湛研究。..

斐罗斯屈拉特

斐罗斯屈拉特:【生卒】:约170—245【介绍】: 古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文艺批评家。生平不详。据传他曾在雅典学习和执教。后移居罗马,从事研究与着述。写过人物印象记、书信和绘画评论等。《亚波罗琉斯的生平》是他的文艺美..

非个人化

非个人化:新批评派主要人物艾略特提出的诗歌主张,是休姆和庞德的意象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非个人化”包括三个方面: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作家与传统的关系;“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艾略特认为,生活与艺术之间隔着一条绝对..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恶劣的个性化

恶劣的个性化:恩格斯文学批评用语。指流行于19世纪中叶德国文学中的一种拙劣的细节描写法。语出《致斐·拉萨尔》信:“您完全正确地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作品中偶然出现的人物,常常作机械..

辅时及物

辅时及物:唐代柳宗元对“文以明道”之“道”的具体说明。语出《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仆之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务也,认为是特博弈之雄武。故在长安时,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又言:“然而辅时及物..

感受谬误

感受谬误:新批评派代表人物温舍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对作品的反应因人而异,批评家根据读者的反应来评价作品,会失去准绳,导致相对主义;读者对作品的体验包含一些纯属个人气质与特征的东西(如教育程度、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