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美学

绘画美学:

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的学科。绘画艺术运用线条、色彩、光线等手段,构成具有审美价值的静止图象。

画家通过色调变化和透视原理,使自然景物和人类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层次的立体感。

它通过画面所描绘的“一瞬间”的情景,既可以让欣赏者联想到没有出现在画面上而又和画面形象有关的事物,又可以表达画家的审美意识。

绘画善于表现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形式美和形体美。它形象的逼真性,色彩的丰富性,以及整一、平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因素,都胜过音乐、小说、戏剧文学、散文等艺术门类。

东西方绘画艺术及其美学思想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谢赫的《古画品录》、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郭熙的《林泉高致》、石涛的《画语录》等,都是绘画美学的珍贵遗产。

这些着作中提出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意境、传神等,已成为重要的美学理论。在西方,达·芬奇的《论绘画》、狄德罗的《绘画论》、莱辛的《拉奥孔》等,对绘画美学原则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为您推荐

极炼如不炼

极炼如不炼:清人刘熙载关于自然与工力辩证关系的论述。语出《艺概·词曲概》:“古乐府中至语,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于天籁矣。”意谓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语言等,都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制定的对待古代和外国文艺遗产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精神,最早见于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着作中。1964年9月,毛泽..

近代美学史评述

近代美学史评述:美学着作。英国着名政治家、哲学家和美学家李斯托威尔伯爵着。初版于1933年。中译本由蒋孔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写这部书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是把鲍桑葵的《美学史》继续写下去。本书从18..

花部农谭

花部农谭:戏曲论着。清代焦循着。1卷。成书于嘉庆己卯年(1819)。所谓“花部”,指地方民间戏曲。作者在该书序中云:“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

后结构主义批评

后结构主义批评:也称“反结构主义批评”。是在系统批评结构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学评论观。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克里斯特娃、巴尔特等。他们认为文学作品是由许多层次、系统构成的一个“无中心系统”;文学作品的本文是..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文学创作主要表现方法之一。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所处一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关系、生活场所的自然条件、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真实描写。人总是在一定环境中生活。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客观基础。在文学作品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