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性

可比性:

比较文学概念。

指不同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可比性是比较研究的基础,不同研究对象之间如果没有可比性,则无法进行比较研究。

可比性,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不同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渊源、影响或借鉴关系。

有了上述关系,就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是进行“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对具体事实材料的考察来发现。一类是指研究对象之间的类同关系。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虽然没有渊源、影响或借鉴关系,但属于同一类别或用某种特定的标准,把它们提到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这样,它们之间就构成了某种类同关系,因而也就有了可比性。这类可比性是进行平行研究的基础。

发现和确定这类可比性,有的比较容易,有的比较困难,研究者必须独具慧眼,善于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研究功底,否则难于做到。

为您推荐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10年11月。中文版《列宁全集》收入第16卷。文章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和不足,阐明无产阶级对待托尔斯泰遗产的态度。指出,托尔斯泰熟悉乡村的俄国,熟..

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

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11年1月。中文版《列宁全集》收入第17卷。文章结合托尔斯泰所处时代的特点,深刻分析了他学说产生的社会根源,阐明无产阶级对待这种学说的态度。指出,托尔斯泰的学说是他..

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

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提出的理论。其内容是: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既有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文化,也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发达的民主主义和..

客观之诗人

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08年9月。中文版《列宁选集》收入第2卷。本文从俄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这个观点出发,全面分析评价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阐明他学说的内在矛盾及其社会和阶级根源。..

列·尼·托尔斯泰

列·尼·托尔斯泰:文艺论文。列宁写于1910年11月。中文版《列宁全集》收入第16卷。文章着重论述托尔斯泰创作在俄国革命中的意义,以及作为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世界影响。指出,托尔斯泰是属于1861至1904年这个时代的,他的主..

里夫希茨

里夫希茨:【介绍】: 米·亚·里夫希茨(1905-1983),苏联着名的文艺理论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哲学博士。1928年起,在莫斯科各大学讲授哲学和美学。1938年至1941年间,主编《名人传记丛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从事苏联文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