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 : 中国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祇的建筑。周礼规定,王宫"左祖右社",即东侧设庙祭祖,西侧设坛祭社。
  社代表国家领土,象征帝王的权力。一般祭社的场所,是露天的台子,称为社坛。皇帝在国都设太社,各诸侯王公的封地和府州县城也设社坛,祭祀所辖疆域内的社神。稷即后稷,本是周朝祖先,相传曾教民耕种,后来演绎成谷神。土地与五谷联系紧密,所以社与稷经常于一坛合祭,即社稷坛。
  中国现存唯一的社稷坛在明清北京宫殿的西侧,相对应的位置是太庙,符合"左祖右社"的制度。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制度仿自南京。清乾隆(1736~1795)时改建,但基本形制未变,其中享殿仍是明代原物。民国后改为公园,陆续添建了不少园林建筑。全部占地约5.6万平方米,社稷坛设在正中,外有围墙两重。外墙四面正中设庙门,内墙设4座石柱棂星门。坛北设享殿,是平时供奉社、稷神主的主殿,又北设拜殿,是皇帝在雨天拜祭的场所。坛西有神厨、神库、宰牲亭、奉祀署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有着祭祀建筑特有的严肃性和象征性,主要手法是:①建筑比重极小,大片空地种植松柏。②内墙、祭坛都是正方形,十字轴线对称,方向性肯定。③坛面设五色土,象征中(黄)、东(青)、西(白)、南(红)、北(黑)国家的全部空间,内墙琉璃瓦顶也随方向设色。④社为土地象征,地属阴,以北为上,所以享殿、拜殿设于坛北,即"南向答阴"与其他坛庙相反。

为您推荐

北京料器

北京料器 : 中国北京传统手工艺品。料器一词是指用玻璃料条制成成品的简化词,先在北京本行业内通行,后普及全国,沿袭至今,甚至成了自制玻璃器的同义词。北京过去没有以各种石粉和氧化金属物直接烧造玻璃料的行..

北京画院

北京画院 : 中国现代美术创作机构。原名北京中国画院。创办于1957年5月14日,第一任名誉院长齐白石,院长叶恭绰,副院长陈半丁、于非、徐燕荪。画院分画师、画士 2级职称,由文化部聘任,所聘任的都是中国画画家..

北京国子监辟雍

北京国子监辟雍 : 中国清代太学国子监的主体建筑。位于北京(明清)城内东北部国子监的中心,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成。中国历代王朝都在京城设太学,又名国子监。北京国子监按照"左庙右学"的制度建在文庙西侧,它们都..

北京宫殿

北京(明清)

北京(明清) : 中国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北京市的前身。明清北京在建筑艺术上鲜明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宗法礼制思想,规模宏大,形式完美,是与唐长安、元大都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都城之一。   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

社稷

社稷:国家的象征。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本来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作“”,像男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例如在齐国,每逢..

北京版画

北京版画 : 北京从辽代以后即成为北方重要政治中心,金元明清更是建都于此,人文荟萃,文风隆盛,雕刻印刷亦甚发达。自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燕京刻印的《大藏经》,其插图之美令人惊异。明代刻成于..